即使丹麥發現了患禽流感的死鳥,即使回教激進份子揚言要血洗丹麥,即使必須搭乘十二個鐘頭的跨國夜車,這些都澆不熄我前往哥本哈根的渴望,因為我想一探究竟—是什麼樣的城市讓安徒生不斷寫出動人的童話篇章?是什麼樣的環境讓樂高玩具不斷有創新的組合變化?是什麼樣的氛圍讓Georg Jensen不斷有古典的設計靈感?



清晨六點多的微曦爬進了窗簾,火車甫越過德國邊境,我一看窗外的寒天雪地立刻心生猶豫,幹麻放著家裡熱烘烘的暖氣不吹,老遠跑進一個大冰箱活受罪?一路上警察三番兩次來查驗證件,有個條子看了我的護照,說”China”,我說”No, Taiwan”,然後我們就心照不宣地相視而笑。

火車穿越了漫長的海底隧道,終於抵達哥本哈根。我挺著打上石膏般的背脊走出車站,旋即瞥見一張7-eleven招牌,這可是在歐洲破天荒頭一遭。既然存在這種不打烊的精神,丹麥的服務品質肯定比其他歐洲國家更勝一籌。果然,和德國人的冷酷比起來,丹麥人的親切和熱忱令我印象深刻。



雖然丹麥是歐盟會員國之一,但在全民公投下決定不加入歐元,和英國、瑞典沆瀣一氣。丹麥幣的單位是克朗(Kroner,1€=7.3KR),從市政廳廣場彎進Strøget後不久就有一個兌幣處,手續費高得令人搥胸頓足(10.99%),建議多用信用卡消費,不然換越多賠越多。從貨幣統一的角度著眼,丹麥幣的獨樹一幟確實造成許多不便,但從另一個角度觀察,或許是因為丹麥銅板太過賞心悅目,人們捨不得讓它穿上歐元的制服,尤其是五克朗銅幣,在中間的小洞穿繩,儼然一條兼備古典和簡約的項圈。

Strøget全長1.7公里,號稱全世界最長的購物歩道,這當然是精明一街或西門町徒步區遠遠不能望背的。一路上有許多琥珀專賣店,關於這種半透明寶石,有太多美麗的傳說。在北歐神話中,它是女神Freya為丈夫(Odin)的用情不專所流下的眼淚;在希臘神話中,它是阿波羅女兒為哥哥遭宙斯懲罰所流下的眼淚;在安徒生童話裡,它是小美人魚為心愛王子所流下的眼淚。現在的小孩子對琥珀可能沒有這麼多浪漫遐想,他們只知道恐龍是從琥珀裡跑出來的,我只能苦笑著說,如果真有侏儸紀公園,那麼它一定在丹麥附近,因為整個波羅的海(Baltic Sea)的琥珀產量就佔了全世界九成,也難怪人們稱它為「北海黃金」。事實上,琥珀是史前松樹脂流入海浬沉澱了五千萬年後所形成的化石。Kongens Nytorv廣場附近有一棟琥珀博物館(Amber Museum Copenhagen,KR25/€3.43),裡頭介紹琥珀的歷史,並展示許多內含古代昆蟲和植物莖葉的琥珀,不管你是對寶石或考古有興趣,都值得走一遭。



離正午還有十分,我從Georg Jensen的總店走出來,忽然看到馬路上擠滿了圍觀的群眾,不一會兒就看到戴著大爆炸頭的皇家衛隊整齊地繞街遊行。我一路搶拍,一路跟進,很快意識到他們的目的地是阿美林堡王宮(Amalieborg Plads)。皇宮廣場上早聚集了許多引頸的遊客,十二點整衛隊準時抵達,緊接著是一連串的交接儀式。他們的身材雖然都比東方人高大,但可愛滑稽的裝扮一直讓我有遊歷小人國的幻想。

回頭談談Georg Jensen,這個品牌在亞洲的知名度遠比歐洲來的高,尤其是在台灣和日本,然而自從公司採行Global Price的行銷策略後,各地專賣店的價差已經微乎其微。想撿便宜的買家可以到它的Outlet看一看(9 Søndre Fasanvej, 2000 Frederiksberg),只不過離市中心有段距離,最好先在總店問清楚交通方式和營業時間,才不會空跑一趟。總店地下一樓有一個小型博物館,展出了Geoge Jensen早期的設計作品。



Christiansborg是國家機關重地,前一陣子整個城堡區還在為先知漫畫衍生的風波發燒,現在則為雞鴨鳥獸頭疼不已。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free)位於附近,博物館三樓就像世界文化史的第一篇,收藏了兩河文明、尼羅河文明、愛琴海文明的考古遺物。二樓介紹了自1660年迄當代的丹麥歷史,沿著各個小房間的號碼參觀就能更靠近丹麥一點。其中一個房間介紹了丹麥的貿易發展,早在1675年丹麥人就遠渡重洋,到廣東進行絲綢、茶葉、瓷器和傢俱的貿易,船隻往返需耗時十八個月。這和鄭和下西洋明顯不同,鄭和每到一個地方就是宣揚天威,感化生民,在他眼中除了中原,其餘皆為化外之地。然而,當時丹麥及其他歐洲國家則抱著不一樣的心思,透過頻繁務實的的貿易往來,西方世界對中國有越來越多的認識,對這塊大肥肉也越來越垂涎,難怪當晚清的政局日趨腐敗時,中國成為帝國主義眼中的待宰羔羊。

我住的Hostel名字有點詭異,叫做「睡在天堂裡」(Sleep-in-Heaven,六人房宿舍KR150,床單KR30,不含早餐),好巧不巧它就座落在安徒生的墓園旁邊。它除了有兩台蘋果電腦可供免費上網外,其餘一無是處。狹小的房間裡疊著兩排三層床鋪,早上想洗澡的話得先忍受塞車的痛苦,房間裡禁止飲食,想喝飲料或啤酒必須先向櫃檯招呼,還有更糟糕的,為了貪圖方便,我付了KR40的代價點了它所謂”All you can eat”的早餐,是啊!只有一種麵包,只要你願意也能吃到破肚。我花同樣的費用卻在Samos(午餐KR39,KR79。位於Skindergade 29,就在Strøget中段處隔一條街)吃到有烤雞、滷牛肉、義大利麵、沙拉、蛋糕和水果的Buffet。該怪它太黑心,還是怪我太糊塗?總之,再來丹麥的話,我不會想再踏進這裡一歩。

進入Copenhagen的相簿...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拿波里搭火車到龐貝只需要40分鐘,買一張Fascia3 Unico Campania(€2.3,必須到櫃檯購買),憑著這張票,只要不出Campania省,可任意搭R級列車140分鐘。龐貝—這座凝結了歷史一瞬間的城市(入場€10),它讓我想起了梅爾吉勃遜主演的《今生有約》,因為西元79年一場大自然的災難,龐貝古城沉睡了將近一千七百年。



走在一世紀的石砌道上,我彷彿有走在時光隧道的錯覺,兩千年前的今天,羅馬人在這裡生活。走到食品商場(Macellum),當時或許有人正在挑選晚餐食材,有人正和老闆討價還價;走到劇場(Teatro Grande),當時簷柱旁或許正有年輕人等著心愛女子赴約;走到酒館(Thermopolia),當時或許正有人醉醺醺地踉蹌開門出來;路旁不知名的房舍或許正冒著炊事的烟,庭院的綠地上或許正有嬉戲的孩童,主廣場上或許正聚集著湊熱鬧的人群。這一切的活動,都因為眼前那座白頭的維蘇威火山的一陣大咳嗽而在瞬間終結。



這座城市窒息地太過倉促,太過劇烈,即使不斷有觀光客從世界各地擁來,即使古城遺跡陸續被考古學家發現,但我始終覺得它仍在沉靜地睡著,以一種寧靜,以一種美。



進入Pompeii的相簿...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羅馬買了IC plus的火車票(€17.5,車程兩個小時),走出火車站就被眼前喧鬧的景象嚇一大跳。Piazza Garibaldi像一個大菜市場,擁擠的人潮和車陣,此起彼落的吆喝聲和引擎聲,在這裡我找不到米蘭的高貴、威尼斯的閑逸、翡冷翠的優雅、羅馬的大器,以及梵蒂崗的莊嚴。我越走越覺得自己踏進一個失序的世界,越走越覺得渾身不是滋味。



有六個原因讓我覺得拿坡里像一座東南亞城市。第一,這裡有太多中國人,隨便一條街都看到好幾家中國商店,或許是由於中國人的群居特性,想到義大利打拼的話就先到拿波里。第二,街上到處是垃圾,路邊和轉角都有車子亂停。第三,買個披薩或車票都會有人在旁邊討錢,看他們多是四肢健全的年輕小夥,怎不去找個正當工作幹活?第四、偉士牌的摩托車穿大街過小巷,上山下海到處跑,我打賭全歐洲就屬這裡摩托車最多。第五,難得看到一盞紅綠燈,就算有也只是裝飾品,過馬路要抓準時機,停—看—衝。第六,觀光客太多,這點我也要負責,若不是對披薩的誕生地懷有憧憬,我也不會閑晃到這座港都。這些特性和我腦海裡的東南亞印象一一吻合,我並沒有歧視或輕蔑,我只是不解像義大利這個G8經濟大國,堂堂大港怎麼會和所得相差十萬八千里的東南亞市鎮一般格調?



沿著Via Tribunail這條上坡小巷,途中會經過許多披薩店,遇到排隊的人潮就停下來瞧瞧,或許會看到什麼名人或王公政要的用餐照。我在柯林頓總統吃過的店舖外帶一片披薩,才啃一口就懷念起羅馬的披薩味道,我打賭柯林頓吃的那片披薩文章一定大大不同。



在Piazza Plebiscito的壯闊氣勢和優美廊簷下總算能找回屬於歐洲的風情,由於面對皇宮的緣故,早先它的名字叫”Lago di Palazzo”(意為皇宮前的大廣場),今天它是觀光客和市民們流連的場所。Gambrinus位於面對廣場右下角落,那裡有拿波里人公認最好喝的Expresso(一點多歐吧)。

我在拿坡里還發生一件鳥事。拿坡里的公車票只能在路邊的Tabaco買(€1,打印後能用90分鐘),我拿著公車票去坐車,將票卡放入打印的機器後沒有反應,以為機器故障所以也沒搭理,結果下車前遇上查票員,他說如果機器故障的話要在票卡背面填上日期,說著說著就要我拿出護照,打算送我一張34歐的紅色炸彈。我堅持機器故障不是我的問題,票卡上的義大利文就像天書,除非到警察局不然我不拿出護照。查票員的態度很強硬,亮出一張有模有樣的證件說自己是警察,我才不上當。就這樣僵持了10幾分鐘,他說義大利文,我說英語和德語,後來他也覺得難纏,於是幫我在票背填上時間,我機敏地伸出手和他相握,然後迅速閃人。

或許是整天的陰雨連綿,或許是倒楣的車票事件,我對這個地中海大港都並沒有留下美好的印象,還好從這裡可以搭車到龐貝,或渡海到卡布里,不然我不會想再重遊拿波里。

進入Naples的相簿...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梵蒂岡這個國家很特別,兩個小時就能走完的小城卻悠悠長長左右了歷史兩千年。說它小,它的領土只有0.44平方公里,不到中正紀念堂的兩倍,但如果你願意開放心靈疆界,它的影響力可以無遠弗屆。常有朋友問我,究竟天主教和基督教有什麼差別?我想不妨藉這個機會,簡略地澄清教會的來龍去脈。



當耶穌還好端端活著時曾對當時的門徒伯多祿(Saint Pietro)說:「你是磐石,在你上面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這句話是雙關語,Pietro這個名字意同石頭。耶穌受難後,門徒們在飽受迫害的環境下創立了教會的雛型,後來透過保祿(Saint Paulo)的熱心傳楊,逐漸在羅馬帝國奠基,而伯多祿也成了第一位教宗。這兩個人是初期教會的最大功臣,因此當其他聖人聖女只能站在大教堂的屋簷上時,他們有資格站在梵蒂崗廣場兩邊。

早先羅馬帝國信奉的國教是萬神教,一直到西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解除教禁,並尊天主教為國教後,教會蓬勃發展。西元十三世紀,羅馬教宗的權力達到顛峰,凡歐洲諸國有談不攏的糾紛,他就出面仲裁,偶有桀驁難馴的君主挑戰教宗權威,最後都向他下跪低頭。教會的組織也越來越龐大,需要巨額金錢來維持日常運作,於是各地主教向信友徵納稅金上繳羅馬教廷,且為了替聖伯多祿大教堂(建於1506年,1626年完工)募款,當時甚至有教士慫恿百姓:「當一塊銅錢投入奉獻箱時的一響,一個靈魂便升上天堂。」也難怪我在哥廷根的St. Jacobi看到教堂中央懸著一個大鐵盆,信徒在屋頂上投下的錢幣會落在鐵盆裡,並敲出噹一聲巨響。(閱讀Göttingen:好好唸書才可以吻我)



當時教會內不少有識之士對這種荒誕行徑深感痛心,人民的怨聲也越來越長,也因此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才會忍無可忍地說:「要是教宗知道那些傳道者以赦罪之名征稅,我相信他寧願看到聖伯多祿大殿化為灰燼,也不願意這座聖殿是蓋在他羊群的血肉上。」。1517年,馬丁路德在威騰堡(Wittenberg)教堂的大門上張貼了《九十五條抗議狀》,起初他並無意分裂教會,只是希望透過神學辯論來促進教會革新,但後來他和教宗的關係越來越僵,甚至燒毀教宗的詔諭,至此覆水難收,路德被開除教籍,從帝國中驅逐出境,而宗教改革的聲浪也如星火燎原,一發不可收拾。可憐的百姓在接下來數年經歷了如法國大革命般的恐怖廝殺,那些宗教改革的推手有些是滿腔理想,有些則心懷鬼胎,目的都是為了擺脫羅馬教會的控制。分裂出來的新教會有許多派別,如路德教派、克爾文教派等,統稱基督新教,而仍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則稱為天主教。

這便是基督教和天主教分家的由來。或許有人會納悶:既然羅馬教會那麼腐敗,怎麼到今天仍然香火鼎盛呢?前文有提到,馬丁路德並不是唯一看到弊端的人,有些人認為應該堅守一個教會,從內部革新,畢竟耶穌基督沒有墮落,是人墮落了。要改,就從最根本的基礎改起—神職人員的紀律。最具代表性的當屬西班牙的依納爵(Ignazio di Loyola,1491-1556)在1540年所創立的耶穌會,他們嚴守貧窮、服從和守貞的自律精神,奔走整個世界,我們所熟悉的利瑪竇、湯若望和郞世寧等都是耶穌會士。羅馬教廷後來也召開大會(特里騰大公會議,1545~1563),進行徹頭徹尾的檢討,奠定天主教會改革的基礎,後來歷經了半個世紀的努力,改革的成效逐漸彰顯出來。這也是為什麼至今天主教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宗教之一的原因。



也因此當我站在梵蒂崗大廣場時,內心五味雜陳。聖伯祿大教堂—這座天主教會最高的權力中樞—為了它,中古修道士販賣贖罪書,為了它,馬丁路德走出另一條路;但也因著它,羅馬教會有了革新的基礎,因著它,全世界的天主教徒擁有共同的歸屬。

從華麗的大教堂出來後,時近正午,廣場上擠滿了人,引頸盯著一個掛著紫色方巾的小房間瞧,彷彿有什麼熱鬧將要發生。十二點整,群眾一片拍手歡呼,教宗本篤十六世推開了窗戶,陸續用義大利語、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向群眾發表簡短的演說,那真是令人驚奇興奮的一刻。



走出梵蒂岡後,我激動的心情漸趨平靜,想起了耶穌的話:「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門。因為凡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

如果你要找的是教宗,那麼他就住在梵蒂岡;如果你要找的是耶穌,那麼他其實住在你家。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義大利像一隻泡在地中海的小腿,漫長的海岸線除了帶來豐富的海鮮,卻也湧入了北非和巴爾幹半島的非法移民;它也像一隻伸長指頭的手臂,這裡的扒手不分國籍,不分美鈔或新台幣,只要有縫隙,他們絶不會呆若木雞。然而就算偷渡客再氾濫,小偷們再猖狂,單靠著古羅馬遺產和文藝復興這兩項文化至寶,每年還是讓義大利的財政部長樂得眉開眼笑。



凱撒征服了世界,觀光客征服了羅馬—這是我兩次來羅馬時一致的感覺。

尤其在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前,我真覺得羅馬市政府應該為汽車開闢一條專行道,不然即使馬路再寬敞,觀光客照樣「霸道」。別想在西班牙階梯感受到《羅馬假期》的雀躍,識相的觀光客拍拍照就走,倒是羅馬人喜歡坐在階梯上,是在擁擠嘈雜的氛圍中沉思?還是在扒手伺伏的環境裡放鬆?我想,如果必須和討厭的人見面,那麼就約在西班牙階梯,因為找到的機會微乎其微!

 

站在忠烈祠(Monumento a Vittorio Emanuele II)的天台上不須花一分錢就可以俯瞰整個羅馬市,還能看到聖彼得大教堂的屋頂,這在動輒五、六歐入場費的羅馬景點中,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善舉。忠烈祠內部是博物館,陳設各個戰役的相關物品,熟悉義大利史的人可能會看得熱血沸騰,不熟的很快就摸摸鼻子走人。羅馬古廢墟(Roman Forum)在忠烈祠附近,如果你打算去龐貝(Pompeii)的話,就省點開銷,在Campidogllo旁鳥瞰就好,不然一張廢墟和競技場的合併票就要8歐,還不提供折扣。另外,那些遊蕩在競技場周圍的羅馬士兵和神鬼戰士們會熱切地用日文或中文邀請你拍照,銀子當然不能少。

十年前在許願池(Fontana di Trevi)許下的願望果然成真,我又再度踏在羅馬的土地上。這次我又許了一次願,不知道再過幾年會重回?記得別在許願池裡丟光銅板,許願池附近有家百年冰淇淋老店Giolitti,連當地人都咋咋稱讚。通常羅馬的擁擠和炎熱總是讓人哭喪一張臉,但道地義式冰淇淋的滋味絕對會令你日後回想起羅馬時浮起一張笑臉。

 

在羅馬找張床並不難,但要找又便宜又乾淨的房間可是天方夜譚。Termini火車站兩側就有許多旅館,但即便是老舊的宿舍也要20歐上下,開門後還可能會聞到發霉的地毯。至於吃的,口味眾多的Pizza既經濟又實惠,羅馬賣Pizza的方式和其他城市不一樣,你可以自己決定大小,論斤計價。記得點個「愛國披薩」(Margherita)嚐嚐,它是用羅勒的綠、奶酪的白,和番茄的紅,象徵了義大利國旗的三元色。如果有機會看到舖著牛絞肉的披薩,千萬別考慮其他種類,那味道就彷彿牛肉餡餅一樣,令人充滿幸福的滋味。

The Bridge是國際知名的義大利品牌,但是它的售價並不統一,在Via Sistina的路上有一家店的價格還算公道(Barberini地鐵站附近,往西班牙階梯的方向靠左走),在全年不打折的品牌政策下,老闆還是給我八折優惠,我也乾脆地買了一個公事包和手記。有興趣的人不妨去轉轉,或許會發現能用十幾年的好東西。



進入Rome的相簿...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Rio的森巴熱舞,也沒有Venice的繽紛面具,科隆的嘉年華會揭露了罕見的德式幽默,德國人全身三百六十億條嚴肅神經,只有在這一天能完全放鬆。這是德國最大的嘉年華會,每年有上萬的人潮擁進科隆的老城心,如蝗蟲過境一般掃街遊行,邊走邊抖落滿地的碎啤酒瓶。 


(感謝Youn Ju提供此照片)

為什麼會有嘉年華呢?因為傳統的天主教徒在復活節的前四十天進入齋戒期
(天主教會稱之為四旬期),這四十天也象徵著摩西在西乃山上求得「十戒」,以及耶穌在曠野中禁食四十天接受魔鬼試探,因此在齋戒期間,信徒們必須克制大朵香肉,大飲美酒的慾望,專心虔誠地準備耶穌的「最後晚餐」和復活的奧跡,所以應該不難理解為什麼嘉年華會如此的解放和歡縱了!科隆人把這場嘉年華會稱為「第五個季節」,因為人們會依循不同節氣而更改穿著,在這短短六天嘉年華會中,人們的穿著顯然和其他四個季節雲泥兩判。 

 

(感謝Youn Ju提供此照片)

在嘉年華,你可以打扮成患有禽流感的野雞卻仍然被人們熱情擁抱,女士們可以盡情剪斷男士的領帶,只要願意用一個香吻回報;平常死氣沉沉的車廂頓時充滿了驚聲尖笑,甚至連一板一眼的行政人員也加入人群一齊歡欣舞蹈。這就是嘉年華的魅力,在這個時候人們可以大肆放縱,只要興致夠高,你可以隨意摔破手上的空啤酒。這就是嘉年華的魔力,在這個時候人們可以顛覆形象,只要想像力夠多,你可以從比火星更遠的地方降臨地球。


(感謝Youn Ju提供此照片)

每年的嘉年華週總是在星期四開始
隔週的星期二晚上結束。在Weiberfastnacht(星期四)那天早上十點左右,花枝招展的人群早就擠滿了AltstadtHeumarkt的廣場,連鴿子都覓不著立足的地方。我並沒有什麼奇裝異服,於是在臉上大作文章,好歹比空白的一張臉強。音樂在廣場上飛揚,如果精力夠旺,你可以盡情飆舞,越夜越瘋狂。Rosenmontag(Rose Monday星期一)是嘉年華的高潮,十一點十一分時花車隊伍從Chlodwigplatz啟程,繞著科隆城心招搖6.5公里,德國人喜歡開政治人物的玩笑,好比穿著Mrs. Icredible衣服的梅克爾夫人(德國現任總理),或是打扮成恐怖份子的布希。別期待能拍到好照片,多祈禱自己別被擠成沙丁魚。這兩天是嘉年華會最有看頭的日子,至於其他日子,你只能在入夜的酒吧裡感受到嘉年華的熱情。 


(感謝Sunny提供此照片)

進入Cologne的相簿...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Stuttgart是Baden Württenberg(巴登符騰邦)的首府,它名字的來源是Stutengarten,意為畜養馬匹的地方,也難怪它的旗幟上有一匹鮮明的黑馬。它的名字讓我產生有趣的聯想,馬是古早的代步工具,今天斯圖加特是賓士和保時捷的故鄉,是巧合還是安排,留給好奇的人自己找答案。除了重工業醒目之外,它的民生工業如家電(Bosch總部)、紡織、造紙,和高科技工業、光電產業及精密機械業等樣樣發達。總之,翻開德國的工業發展史,斯圖加特絕對可以洋洋灑灑寫上幾個大篇章。

這樣一個不折不扣的工業大城可能會令你想起五股或龜山工業區,再了不起像新竹科學園區—有閃亮的金銀,就沒有豐富的文藝;有冰冷的機器,就沒有溫暖的人性。果真這麼想的話可要扶好眼鏡,這裡有數不清的劇院和演奏聽,有著名的藝術學院和音樂學院,市立歌劇院四度獲得「年度最佳歌劇院」的頭銜。根據德國《Focus》雜誌的調查,這裡是全德國人最想居住的大城市。



我到斯圖加特時天空已經是一片烏黑,雖然預定了床位,但由於誤以為Richard Wagnerstr.和Wagnerstr.是同一條街,因此尋覓了百轉千回就是找不到我訂的Jugendgästenhaus(第一晚€23.5,之後每晚€21)。後來跑到一家香港餐廳問路,老闆熱心地請小姐幫我打電話向旅館確認位置,途中我又陸續詢問了一個在地鐵角落抽煙的男子,一個微醺的醉漢,以及一個像桑德斯上校的老爺爺,他們都非常熱心地指點我迷津,花了一個半小時,我總算在半山腰找到今夜的落腳處。



就算你在斯圖加特只有一天,你也不能錯過Mercedes-Benz-Museum。從火車站搭乘S1往Ploschingen的方向,在Gottlieb-Daimler-Stadion下車,之後沿著指標約走十分鐘抵達接駁公車站,每隔一刻鐘就有專車接送人們到博物館(公車和入場皆免費)。在博物館裡,你不只可以見識到人類最早的汽車及整個汽車工業發展的縮影,還可以知道Mercedes為何以一個匈牙利女子命名、Mercedes和Benz兩家原本水火不容的企業為什麼在1926年合併,還有無數輛古董汽車和賽車,以及跑了四百六十萬公里的計程車。博物館有中文導覽,唯一的缺點是動線有點混亂,最好先看看平面圖確認一下參觀順序,這樣會逛得更有樂趣。



Schlossplatz也有令人心曠神怡的風景,天氣清朗的話還可以看到全世界第一座混凝土電視塔。廣場上的紀念碑是1841年為紀念符騰堡國王威廉一世(König Wilhelms I.)在位25週年而高高豎起,當他就位時威騰堡因為莊稼欠收而爆發通貨膨脹的危機,後來他靠著妥善的農業政策慢慢振興符騰堡的經濟,並自比為「農夫國王」。斯圖加特也是哲學家黑格爾的故鄉,他主張個人在意識上有很高的自由性和獨立性,這種思想對後來馬克斯和恩格斯的學說有很大的啟發。他還有一句名言:「凡是合理的都存在,凡是存在的都合理。」我想不管歪理或道理,都同樣有個「理」,就看符合哪一個了。

有時間的話國家藝廊(Staatsgalerie,一般票€4.5,學生票€3)也值得參觀,這棟建築物透過鮮明對比的色彩來傳達他的現代感,其中收藏了許多大師級的作品。此外,我還堆了一個小雪人,用手套當圍巾,用瓶蓋當嘴巴,模樣像一個神氣的交通警察,也像一個無辜的充氣娃娃。



進入Stuttgart的相簿...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來紐倫堡之前,吸引我的只有玩具博物館和紐倫堡大審的軍事法院;來紐倫堡之後,我發現這個城市除了香腸和薑餅以外,有太多美妙可愛的地方勾引著我再度流連。

 

一下火車我就對紐倫堡車站的規模印象深刻,它有22個月台,足足比科隆多了一倍。它是跨國鐵路的中樞點,每天都有列車通往巴黎、布魯塞爾、維也納、布拉格、倫敦和米蘭;它也是德國鐵路史的首篇,1835年從紐倫堡到菲爾特展開了德國綿密鐵路網的第一段路線。

 

正午十二點記得到主廣場的聖母院(Frauenkirche)看藝術鐘的表演,這座設計精巧的藝術鐘於1509年完成,人偶表演的故事是一個歷史事件,也是一個稀奇的政治制度:1356年,當時的皇帝查理四世(Karl IV)為了讓子孫能世襲皇位,頒佈了黃金詔書,創立了由七個封建時代的大諸侯推選皇帝的制度,這七選侯分別為美茵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爾大主教、薩克森公爵、布蘭登堡侯爵、普法爾茨伯爵,以及波希米亞國王。每天正午時分,鐘上的喇叭手、鼓手和樂師就會依序演奏,接著七個選帝侯陸續出場,一旦繞到國王面前時就會各自轉身面向國王,繞行三圈後,藝術鐘上方的使女會敲響小鐘,為整個表演譜下休止符。

如果說紐倫堡是玩具之城一點也不為過,全世界最大的玩具展每年二月在這裡舉辦。買一張玩具博物館的票(Spielzeugmuseum,一般票€5,學生票€2.5),就能在當天免費參觀杜勒之家和市立博物館Fembohaus。館內收藏各個不同時代的玩具,火車和家家酒是小男孩和小女孩玩具箱裡永不褪流行的主題。三樓有一間遊戲室,家長們可以陪小孩字在裡頭玩耍或閱讀,有同伴的話也可以在那兒較量一下手足球的功夫。

 

既然手上有免費的入場券,當然不能白白浪費。站在杜勒之家前時,我腦海一時還找不到關於他的蛛絲馬跡。杜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不只是一位畫家、建築師,也是一位哲學家、雄辯者,在當時的藝術界、思想界、和政治界都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Fembohaus相當值得參觀,四樓透過模型、照片和英文導覽介紹了紐倫堡發展的歷程,最佳座位在面對大牆壁的右下角。另外,拿著玩具博物館的票再多付一歐就能欣賞五十分鐘的NORICAMA影片(每整點播放),片中透過歷史人物的角色扮演及活潑生動的對白揭露了紐倫堡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見賢思齊,我希望有天也能看到一段影片,不打呆板的官腔,以城市為第一人稱介紹台北市歷史的來龍去脈,肯定相當精采。

 

由於我最愛的影片是辛德勒的名單,因此對二戰這個主題總是興趣盎然。紐倫堡軍事法庭(Fürtherstr. 110,一般票€2.5,學生票€1.25)和老城有一小段距離,搭乘地鐵一號線在Bärenschanze站下車。二次大戰後,由於該法庭空間寬敞、損害不大,且屬美國管轄,因此被選為戰犯的審判地。蘇聯老大哥當然不爽,要求二審之後改在柏林舉行,但是後來由於冷戰的緣故而事與願違。想進去參觀的話得挑準時間,它只在星期六ˋ日下午一點到四點間整點開放,並由專人負責講解(德語為主)。

 

談到老饕最愛的話題,紐倫堡香腸名叫Rostbratwurst,在老市政廳對面有一家創始老店(Werner Behringer),店裡經常塞滿了客人,外帶一個麵包夾三根香腸只要1.8歐元。至於薑餅(Lebkuchen),火車站前和主廣場上都有史密特(Schmitt)的薑餅舖,別貪心地買太多,我很少聽到東方人會愛上薑餅的味道。

進入Nürnberg的相簿...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羅騰堡的全名是Rothenburg ob der Tauber,它位於古堡大道和浪漫大道的交匯點,每年湧入250萬的觀光客,尤其對日本人和美國人來說,羅騰堡更是他們德國行程中絕不容錯過的重點。我從科隆到羅騰堡的路有點蜿蜒,共轉了三趟車,耗了約莫四個時辰,這樣的千里迢迢是為了尋找老城牆的浪漫,還是為了體會中世紀的古典,我把答案留給各位親自發現。



如果想了解這座山丘古堡,不能不先談談三十年戰爭(1618~1648)。這場戰爭名義上雖然是為信仰正名,事實上是一場歐洲諸國為了爭奪權力而導致的大混戰。當時因馬丁路德掀起的宗教改革把整個歐洲搞得翻天覆地,剛開始以丹麥、瑞典和荷蘭所組成的新教聯盟挑戰由霍布斯王朝(今捷克)、奧國和西班牙組成的舊天主教陣線,前者受到英法俄的支持,後者則有羅馬教廷撐腰。眼尖的人可能會納悶:法國不是天主教國家,怎麼和新教徒攜手合作?這擺明了法國表面上提倡信仰自由,骨子裡卻野心勃勃。天主教盟軍陸續打敗丹麥和瑞典,最後法國眼看就要功虧一潰,不得不親自走上前線,先大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讓這個意氣風發的國家從此一蹶不振,再和瑞典軍隊合力擊潰天主教盟軍,迫使盟軍簽署和約。戰後法國獲得亞爾薩斯和洛林兩省(一直到普法戰爭後一度被德國收回),從此成為歐洲第一等強權,而由於德意志為主戰場,在這三十間不斷被戰火蹂躪,因此戰後分崩離析,直到普魯士統一了整個德意志,德國才再度在歐洲舞台上揚眉吐氣。(關於宗教改革請閱讀Vatican:請問,耶穌在家嗎?)

這段歷史跟羅騰堡有什麼關係呢?自從1544年開始,羅騰堡便皈依了路德教派,在三十年戰爭期間,當時的市議員們拒絕天主教盟軍統帥提利伯爵(Tilly)的招降,勇氣雖然可佳,但小小螳螂怎能當車,不到半天功夫便遭大軍鎮壓。即使後來議員們為這位征服者端上了一個大酒杯(裝了3.25升的酒),提利將軍還是判了所有市議員死刑,除非─他瞥了一眼酒杯,說:「誰能一口氣乾了這杯,我就免除所有人的死罪。」老市長Nusch自告奮勇,一口飲盡,之後睡了三天三夜,提利伯爵遵守諾言,讓所有市議員們安然而歸。這段佳話每天會在市政廳(Rathaus)旁的Ratstrinkstube(現為旅客中心)牆上的大鐘上演(11~15點及20~22點整點),每年十二月也會有話劇演出。



除此之外,Kriminalmuseum(一般票€4,學生票€2.3)收藏了自中古世紀以來一千多年的刑具,裡頭有針椅、絞具、鳥籠和羞恥面具,還有女性的貞操帶。有趣的是,貞操帶不盡然是壞東西,當女性必須單身出遠門時,她也會帶上貞操帶以避免危機。



來羅騰堡也不能不拜訪Käthe Wohlfahrt的總部,這裡的店面遠比海德堡呂德斯漢的分店還大好幾倍。它創立了一個聖誕飾品博物館(Weihnachtsmuseum,一般票€4,學生票€2.5),其實我覺得它的店舖本身就像一個博物館,精巧的玩意令人大開眼界。

羅騰堡還有一個名產Schneeball(雪花球),有灑糖粉或裹巧克力漿的,我在Plönlein最靠近塔的糕點店裡買了一顆(€1.5,這是我看到最貴的價格),味道嚐起來像沙琪瑪和麻花捲的混合,卻又沒有前者的黏牙,後者的堅硬,值得嚐一嚐鮮。



進入Rothenburg的相簿...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提起威尼斯,如果有人眼睛立刻發亮,大腦腺體瞬間分泌浪漫遐想,那麼他八成沒有來過威尼斯。就好比許多人在烏菲茲美術館看了Botticelli的《維納斯的誕生》後都會不禁吶悶:這就是傳說中最美麗的女神?

只能怪她負盛名之累,從《情定日落橋》到《天才雷普利》,威尼斯在攝影機的鏡頭下被刻畫成全世界最浪漫的城市。當威尼斯沒有被漲潮的海水淹沒時,那她一定被氾濫的遊客淹沒。我相信,如果幻想能少一點,遊客能少一點,那麼你會發覺她那獨一無二的美麗是同樣有水都之稱的阿姆斯特丹布魯日(Bruges,位於比利時),或曼谷所遠遠無法比擬的。

 

威尼斯的道路平均不到兩公尺寬,就算再「SMART」的車子也擠不進來,於是運河上往來的船隻便成為主要的物流工具。然而一艘小艇能載多少貨物?幾箱啤酒就舉步維艱,因此威尼斯的物價跟著水漲船高,一公斤的柳丁賣3歐半(台幣140),餐廳的消費令人咋舌,還好有麥當勞和漢堡王,它們是窮背包客大快朵頤的天堂。還想更省錢的話Piazalle Roma附近有一家超市,找提著菜籃的老太太一問便知。

 

Grand Canal是威尼斯最大的一條「路」,也是水上公車主要的行進路線(€5,可搭乘90分鐘)。沿著大運河會經過全威尼斯造價最高的橋Ponte di Rialto,橋上有店舖,附近的巷弄間有許多嘉年華面具、眼鏡和手套的專賣店。威尼斯的路就像被小貓玩過的毛線球一樣複雜,如果眼睛不像GPS一樣盯著地圖隨時定位的話,不出兩個轉角就會讓你腦筋打結,方向大亂,但是拿著地圖逛街未免掃興,所幸到處都有通往聖馬可廣場和Ponte di Rialto的黃色指標,迷路的話大不了回頭重新出發。

 

聖馬可廣場上的鴿子很囂張,牠們會朝你橫衝直撞,在接近你面前倏地轉個大彎,活像拍飛禽版的珍珠港。手持一包榖片,你就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人類,牠們的熱情會令你恐慌。我親眼目睹有人躺在地上,全身灑滿榖片,任憑鴿群在他身上啄食,他可能想用較希區考克溫和的方式來表達鳥吃人的瘋狂。總之,聖馬可廣場是一個讓人精神錯亂的地方,在這裡搞不清楚究竟是人在戲弄鴿子,亦或鴿子在戲弄人。不過我拍下一個小男孩和鴿子玩耍的俏皮畫面,起初他害羞地別過臉,後來在他爸爸鼓勵下,大方面對了鏡頭,我答應他父親之後用Email寄照片給他。

 

我並沒有坐Gondolas,一來十年前初來威尼斯時已有經歷,二來動輒六、七十歐的船價讓我的荷包無法消受(官方價€62,50分鐘)。如果能湊足六個人頭一齊分擔,這倒會是一段別緻的體驗。電影裡不是都上演著情侶在黃昏下乘著Gondolas,聽船夫吟唱義大利小調嗎?聽說以前常有船夫唱得太忘情而發生意外,因此市政府後來下達封口令,想要聽船夫引吭的話得另外申請。

沿著街上琳瑯滿目的櫥窗之間,到處可見標示著Murano Glass的商店。Murano是威尼斯北邊的一個小島,可以從聖馬可廣場附近的S. Zaccaria碼頭搭渡輪前往(來回€6)。島上盡是玻璃工廠,可以免費參觀工匠吹玻璃的手藝,至於店舖內的玻璃商品則大同小異。島上還有一座玻璃博物館(Museo Vetrario,一般票€4,學生票€2.5),介紹了自一世紀起不同時代的玻璃製品,嫌時間太多的話不妨進去參觀吧!

進入Venice的相簿...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明斯特人愛慢跑,因為這裡有一條美麗的跑道Promenade,把整座城市圈成一個大公園,同時也是德國著名的大學城。學子們或手抱著書本倉促趕路,或踩著腳踏車悠然漫溯,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對青春的自信,卻又飄浮著一綹對生涯的迷惘。他們還有時間,可以在精裝版的教科書和生鏽的車輪間摸索未來,而我的時間在他們的眼神間彷彿穿越了時光隧道,回到了十年前的康橋。原來,在日爾曼的嚴肅與盎格魯薩克遜的幽默之間,古典也可以有相同的味道。



走在往Domplatz的街上,我被耳邊傳來的樂音深深吸引。在一家鞋店的騎樓下,有三個街頭藝人正在演奏著威瓦第的春天旋律。居中的女孩拉著小提琴,側臉有著黛妃的氣質,時而輕鬆地瞄著樂譜,時而優雅地對聽眾微笑。站在她右手邊的老頭有著典型的啤酒桶身材,同樣擎著小提琴,默契地與她一起抑揚頓挫。左手邊的發福婦人旁若無人地端詳著樂譜,濃濃的眼線下是一張單調木訥的表情。他們的琴音穿越整個「四季」,又從威瓦第流轉到貝多芬,整條Pferdegasse就像一張充滿音符的大磁場,吸引著散步的人、聊天的人、沉思的人停下腳步,默嘆音樂這個既偉大又美妙的發明。我左看右看都覺得這三個人像是一家人,音樂世家或是街頭藝人?這個雙重身分更增添人們無限的浪漫遐想。


 
我在歐洲看過不少街頭藝人,約可分為四大類。第一為奇裝異服類,他們或裝扮為石雕,或為名角,只要會化妝和立正,站得越久賺得越多。印象最深的是科隆大教堂廣場上的蜘蛛人,我可以用另一篇網誌來寫關於他的趣聞。第二為特技雜耍類,有點像馬戲團的表演。我曾在阿姆斯特丹的水壩廣場上看了一場蠻精采的演出,但是表演者在過程中一直提醒觀眾給錢讓我有點反胃。第三為搞笑逗趣類,這類藝人擅長自導自演,出槌時自圓其說,冷場時自言自語,沒有觀眾時就自得其樂。我看過一個很無聊的表演,演出者實在乏善可陳,但觀眾還不少,可見大家都活得太無聊了!我甚至看過有人表演「捧腹大笑」,還好他很識趣,面前擺的不是大盒子,而是一個小紙杯。第四為音樂舞蹈類,他們或許捧著吉他自彈自唱,或許表演少數民族的舞蹈。無庸置疑,明斯特這家人是我看過這類中最傑出的街頭藝人。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泡溫泉、嚐美食、聽歌劇─這是來布達佩斯絕對不能錯過的三大享受。

溫泉對匈牙利人來說不只是為了健康因素,還是一種社交活動。匈牙利人愛泡湯,而且一泡就能泡很久,光是布達佩斯就有十幾座大大小小的溫泉,我來的第二天早上立刻就向市內最大的溫泉浴池報到。聖齊尼溫泉(Széchenyi gyógyfürdő)位於市民公園內,是佩斯第一座溫泉,始建於1881年,之後又歷經三次整修和擴充。搭乘地鐵M1線往Mexkói út的方向,倒數第二站出來後就能看到這棟黃色的巴洛克建築。入場費為兩千福林,如果兩小時內離開的話退七百,三小時內退四百,和烏來或北投的溫泉比起來划算多了。室內有好幾個小浴池,室外有兩個大浴池,分別為攝氏28和38度,需著泳裝入池,最大的享受莫過於在池中看西洋棋手對奕,如果你也通棋術的話,不妨試著找對手挑戰,透過棋語來溝通更能領會在聖齊尼泡湯的樂趣。

 

沒過足泡湯的癮,我又拜訪了另一個溫泉浴池。魯達思溫泉(Rudas gyógyfürdő)位於布達區伊麗莎白橋頭(Ersébet híd),和我住的地方只有咫尺之遙。相對於聖齊尼的羅馬風格,它保留了濃厚的土耳其遺風,2004年整修後,如今煥然一新,當然價格也隨之翻新(同聖齊尼的價格條款)。走進更衣室前服務生拿了一條約一尺見方的白麻紗方塊布給我,兩端各有細繩,看來這回是得全裸下海了。一尺見方的布能遮什麼?圍了前面顧不了後面,蓋了左邊掩不了右邊,換作你的話會遮哪一邊?這裡比聖齊尼溫泉更有泡湯的氣氛,浴池全部在室內,主浴池在中央,四個角落各有一個小浴池,冷暖各不相同。我在最冷和最熱的兩個小池間反覆浸泡,隔壁房間其實還有一個更小的池,不過水是冰的,留給膽量大的人去嚐試吧!

一提起匈牙利的食物,德國食物簡直就讓人覺得活在石器時代。或許是受漢代匈奴人西遷的影響,匈牙利的食物中隱隱約約有中國菜的滋味。紅椒(Paprika)是當地人最愛的調味品,也是最大宗的出口農產品,它的味道沒有小辣椒的嗆,反而有一種溫熱的口感。在眾多匈牙利美食中,最負盛名的是Goulash牛肉湯,湯中除了小牛肉塊之外,還有洋蔥、青椒、馬鈴薯、紅羅蔔和一些小細麵,再加上大量的紅椒粉調味,有人說味道像川式牛肉麵,我想就算是桃源街的牛肉麵也不會讓我有如此幸福的感動。我還點了一道Wiener Schnitzel,說穿了就是炸豬排,主食搭配馬鈴薯或米飯,它的份量多到讓我分兩餐才完全吃完。至於酒品,紅酒Eger(外號公牛血)和白酒Tokaji都是不能錯過的選擇。

 

如果你泡湯十分鐘就會目眩神迷,或是對卡路里避之唯恐不及,那麼你至少要到布達佩斯的國家歌劇院Operahaz來一趟心靈洗禮。這裡的表演比起維也納和米蘭毫不遜色,價格卻只有三分之一。我花了在台灣不到一場院線片的票價聽了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如果你願意花台幣八百,你就能坐到最好的位置。我想就算推砌再多的形容詞也難以描述現場音樂帶給我的震撼,建議及早訂票,即使每晚聽一場歌劇也不為過。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趁著Germanwings生日,我撿到了科隆飛布達佩斯的三歐特價票(含稅後來回54歐)。朋友一直叮嚀我要提高警覺,畢竟十五年前整個匈牙利還籠罩在鐵幕的陰影下,如今雖然市場開放,但伴隨而來的失業勞工仍然是嚴重的社會問題。

 

從地鐵廣播的提示音就可以嗅到昔日共產國家的空氣,播音員用一種刻意溫柔的口吻,播報著列車訊息,聽了讓人背脊一陣涼意。人們身上的服裝樣式簡單,顏色多為黑色、咖啡色、或暗綠色;老人們手提著麵粉袋材質的購物包;一個女孩抱著小嬰兒沿著車廂乞討;地鐵站外有人睡在大紙箱裡…一切的一切都顯示著這是一個和德國截然不同的世界。在德國,貧窮彷彿是種罪惡,身穿補丁的人是稀有動物,但是在這裡,貧窮就像影子一樣黏在許多百姓的腳上,越急得想甩掉它,它跟得越緊。加入歐盟之後,民生物價飛漲,和德國相差無幾,反而一些藥粧用品比德國更貴,更別說奢侈品,我看到許多人在打烊的櫥窗前留連,一雙一百多歐的靴子,或一款新型手機在他們眼中燃燒著資本主義的慾望…我想我應該就此打住,再寫下去活像一篇枯燥的社論,讓人提不起興致繼續閱讀。

到布達佩斯後所面對的第一個問題便和錢有關。雖然加入歐盟,但目前匈牙利仍然使用自己的貨幣forint(福林)。通常一歐元可以兌換250福林,但是機場的兌幣處黑得讓人疼心,一歐換212還外加Commission,結果我一歐只兌到192福林。然而為了買車票,還是得硬著頭皮任它宰割,建議先小額兌換,不然到市區後隨便一個匯率看板都會讓你扼腕。銀行的匯率並不會比較漂亮,一般兌幣處都不收手續費,而且通常比銀行還多一、兩個福林。

 

我住的Red Bus Hostel正位於市中心。一晚三千福林(相當12歐,四人混合宿舍)的房價,讓我對它所提供的早餐毫無期待:咖啡沒有香味、果醬沒有口感、粗糙的麵包、塑膠袋包裝的牛奶。用完餐後記得洗盤子,正如它貼在牆壁上的公告:「你老媽不在這裡」。不過你可以盡情使用廚房,有冰箱、烤箱、瓦斯爐、鍋子和餐具,對節儉的背包族來說算是一個福音。除此之外,它的地點實在無懈可擊,不僅坐落在主要商圈(Váci ut.),還位於地鐵總樞紐附近(Deák Frenc tér,步行五分鐘)。這有什麼好處呢?布達佩斯的地鐵有三條線,只在一處交會,轉線的話須再買一張車票,因此地利之便讓我省下了不少交通費。

 

順著地鐵這個話題談下去,布達佩斯的地鐵是全歐洲最古老的地鐵,因此不難想像它的「歷史痕跡」。除了黃線(M1)比較新外,其他兩線的車廂就像鐵皮貨櫃一樣。地鐵蓋得很深,每條電扶梯都像忠孝復興轉木柵線的電扶梯那麼長,而且速度非常急,貧血的人搞不好會頭暈。地鐵票依價格分為三種,搭乘站數和轉線規定各不相同,建議購買十次票(1450福林,地鐵、公車、Tram皆可使用),一張票可一線通到底,但轉線需加蓋另一張票。查票員通常會在手扶梯的頂端出現,如果沒買票或搭乘前忘記在橘色小箱內打印日期的話,就乖乖地繳兩千福林的罰金吧!尤其在Deák Frenc tér站,他們會像狼群一樣集體出現。

雖然大眾運輸相當便利,但大部分我還是徒步中走過布達佩斯,也難怪左腳後跟的舊傷口發腫抗議。布達佩斯的市區很大,想要走個徹底至少得花上一個禮拜,幸好我沒有征服所有景點的抱負,因此我的腳步雖然維持慣有的急促,心情卻很慵懶。我在不同的時間點走在多瑙河畔,她不再是藍色的多瑙河,而是一條「染」色的多瑙河,不過當我有一天從通往瑪吉特島(Margit-sziget)的橋上向河心望去,蔚藍的天空映照在水面上倒真的漾起了藍色的光輝。

 

過去的布達佩斯其實是一個雙子城,位於多瑙河最狹窄的河床處,左半邊的布達丘陵起伏,建起城堡來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因此自十三世紀以來逐漸發展為政治中心;右半邊的佩斯遼闊平坦,方便聯絡交流、互通有無,於是逐漸開發為商業中心。這兩個城市於1872年結合為一,巧妙地融合了嚴肅的政治神經和活潑的商業氣息,成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之一。許多人稱她為「東歐的巴黎」,說這話的人似乎把巴黎當成城市之美的典型,這是我不太認同的。我們何必在布達佩斯尋覓巴黎的蹤影呢?布達佩斯有她獨特的美麗,對我來說,最美的一段路是趁夜色走在鏈子橋(Széchenyi Lánchid)上,一邊是列為世界遺產的布達皇宮,另一邊是首都最昂貴的四季酒店,這兩個建築在月色下都相當迷人,恰好也足以代表這座雙子城截然不同的風情。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即使搭乘較慢的RB火車,從卡塞爾到哥廷根也只需要一個鐘頭(€11.5)。沿途會經過許多風光明媚,綠草如茵的小鎮,如Hedemünden,Gertenbach,Wityenhausen等。威悉河(Weser)的支流循著碧綠的山坡貫穿這些小鎮,遠遠望去簡直就是《我的家》這首童謠所吟唱的風景。



我到哥廷根主要是拜訪我的朋友Vicky,她和德國老公一起住在這座典雅的童話小鎮裡。就在她們結婚的市政廳(Rathaus)前,矗立著鵝女孩的雕像—全世界接吻次數最多的女孩。當然,她有公主般的矜持,可不是任何市井街民或湊熱鬧的觀光客想親就能親的,只有苦讀竟功的博士畢業生才有權利一吻鵝女孩的芳澤。

哥廷根是德國有名的大學城,以數學、物理和醫學最為著名。除了數學王子高斯之外,這裡還蘊育出了超過四十位諾貝爾獎得主,細看街上的門牌,常常會寫著某某曾在這裡居住,不過那些人我幾乎都不認得。此外,這裡是全德國診所密度最高的城鎮,有些懶得找工作的醫學院學生學成之後就直接定居在哥廷根,我朋友笑說這裡的老人很長壽,因為每隔幾步路就有一間診所。

哥廷根市立博物館(Städtisches Museum Göttingen,一般票€1.5,學生票€1)雖然是一棟三層樓的小建築,但裡頭可大有看頭。G樓有個玩具展,一個和藹的老先生耐心地為我們解釋他從14歲開始花了二十二年設計並製作的火車模式原理,後來他成為一個牧師,走遍世界許多角落。我和他合照了一張像,雖然模糊,卻值得紀念。博物館一樓細心地保存了與哥廷根相關的文物,從中古時期到二次戰後,可別用幾個步伐就匆匆走過一個世紀,樂趣藏在頓足和凝視之間。其中有個玻璃櫃擺著戰後360萬德國馬克只能買到一個麵包,我聯想到巴格達如今成為全球最不適合居住的城市,不禁懷疑人們從戰爭中到底學到了什麼歷史教訓?



St. Jacobi教堂內部的柱子利用幾何圖形塑造人們的視覺偏差,使得每根筆直的柱子看起來都彷彿傾斜一般,有人將它稱之為「柱子的魔幻舞蹈」。此外,在市政廳附近有一家歷史悠久的蛋糕店Cron&Lanz,那裡的蛋糕不甜不膩,口感相當細緻,是我來歐洲後所吃到最美味的蛋糕了。大吉嶺和伯爵茶也都使用相當好的茶葉,香醇迷人,找個當地的老太太問路,她肯定是那裡的常客。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從地圖上看科隆和卡塞爾之間的距離並不算遠,但坐火車卻需要三個半鐘頭(€42)。卡塞爾有兩個火車站,火車通常停在西邊的Wilhemschöne車站。在旅客服務中心可以索取免費的地圖,我向小姐問了到Bergpark的交通,邁開了卡塞爾之旅的第一步。

 

在火車站正門口搭Tram 1往Wilhemschöne(Park)的方向,站牌旁有自動售票機,卡塞爾的單程票有兩種,一種是Kurzstecken(€1.4),只能搭四個站,而且不能轉公車或換路線,一般票(€2.2)則沒有限制。到Wilhemschöne(Park)雖然有五個站,但是我還是買了較便宜的短程票,總不至於倒楣到最後一站被查票吧?

 

在終點站下車,沿著指標走5分鐘就可以看到Schloss Wilhemschöne。這座十九世紀的巴洛克城堡裡如今是一座博物館,收藏了17幅林布蘭的畫作,為了紀念明年林布蘭誕生滿四百週年,它又外借了17幅大師作品,辦了個林布蘭特展(一般票€5,學生票€4,當天可另外參觀其他三座在市區的博物館)。林布蘭是寫實主義的巨匠,1606年誕生於荷蘭Leiden。聽說明年所有林布蘭的作品都會集中到Leiden,有興趣的人不妨趁鬱金香花開的時候走一趟荷蘭,親睹大師畫筆下的彩顏。



我到城堡時正是「微冷,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天氣。從城堡後門遠眺Herkules,上山的路一片白雪茫茫,走在雪坡上,我的平底布鞋儼然成了雙溜冰鞋。誰怕!我學著蘇東坡的瀟灑,找不到竹杖,便揀了支樹枝,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踩上去。在幾度瀕臨滑跤邊緣,我終於靠著腳下的紐巴倫征服了海克力士,同時也摸索出步鞋行雪坡的要訣,如果你也碰到這種遭遇,那對你一定大有助益。首先,找不是白色的地方踩,或許泥土、或許石塊、草地;要不然,就像肝細胞或男人一樣,硬化之後總是比較危險,踩在軟綿綿的雪花上絕對比踩在結凍的冰塊上安全;再不然,找車輪的痕跡或前人的腳印,增加一點摩擦力;如果糟糕到前三者的條件都沒有的話,就像我在爬完全結冰的樓梯時,你最好把重心上提,腳步放輕,同時祈禱自己的幸運之神降臨。

 

德國許多城市都有自產的啤酒,卡塞爾的啤酒叫Kasseler,在超市就可以買到(€0.65),喝起來不苦不甜,不油不澀,這種特質或許反應出了卡塞爾人溫和的個性。酒廠Martini就在我住的YH(€21.2,四人房宿舍)附近,住宿品質除了室友的打鼾聲這個不可控制因素外,其他也沒什麼好挑剔的了。

卡塞爾位於童話大道的中點,這裡有格林兄弟博物館,收藏各國的譯本和一些文件。然而說實話,它實在是個無聊的城市,如果你想來的話,建議前一天晚上就先到卡塞爾,隔天早上花半天在城堡山,下午到市區參觀博物館和閒逛,傍晚就可以搭車往下一站出發。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抓住十一月的尾巴,趕在大風雪之前來到柏林。一踏出機場才懂得感激暖氣的發明,四周的冷空氣像瘋狗一樣向我撲來,我忍不住把臉捲在圍巾裡,當起了縮頭烏龜。如果說整個德國在冬天是個大冰箱的話,那麼西邊的科隆應該位於蔬果箱,南邊的慕尼黑位於冷凍庫,而柏林介於兩者之間,算是乳製品冷藏區吧!

柏林有三座機場,各自扮演著不同角色。最大的Tegel負責調度國際航線,最小的Tempelhof執掌歐洲城市的通聯。Shönefeld機場差不多和松山機場一般大小,Germanwings和EasyJet的飛機通常都在此落地。也許是冷空氣凍得我腦筋遲鈍,我居然忘了帶旅館電話和住址,就連名稱也記不清,還好機場內有投幣式網際網路(一歐約可使用十分鐘),今夜我總算不需要委屈地像個賣火柴的少女。

 

隔天出門,天空飄下了細雪,這時候總算能領會「白雪紛紛何所似」的意境。我迎著風雪來到布蘭登堡大門,半個世紀之前,96哩的圍牆沿著這道門的兩翼展開,劃清了東西柏林的界線。現在,它是德國統一後的最高精神象徵。這座雄偉的仿希臘神殿建築是菲烈德里希大帝(Friedrich der Große)於1788年為了標記和平和勝利所建,在他統帥的三次Silesia戰爭下,普魯士就像大門上的勝利女神驅趕著四匹快馬般,迅速擴張版圖至東邊的今日波蘭領土,成為十八世紀的歐洲強權。然而這位雄才大略的君王卻不偏好他在戰馬上的英姿,而樂於拄著柺杖在花園裡悠閒散步。他稱自己為「國家的僕人」,平日喜歡做手工和農藝,宛如一個工匠或農夫。這樣平易近人的君主,自然深受人民愛戴,人們喜歡親切地稱呼他為「老Flitz」。在他統治期間還曾經頒佈一條「馬鈴薯法令」,規定人民以馬鈴薯為主食,因此在他的墓地(Potsdam的Sanssouci Schloss旁)上總是會擺上幾顆馬鈴薯來紀念他。

 

穿過布蘭登堡大門後右轉,德國人民最高的發言堂Reichstag近在咫尺。它建於十九世紀末,1933年2月27日希特勒擔任總理後幹的第一件好事就是一把火燒了這棟建築,他利用這把火煽起了德國人民的危機感,藉以鞏固納粹黨的權力,因此現在牆壁上還殘留許多黑斑,見證他的黑色陰謀。遠遠望去,Reichstag彷彿長了一顆腦瘤,這個玻璃大覆盆吸納了太陽的能量,轉為電力供應整個建築,不過德國陽光少得可憐,我猜它一定還有利用其他方式偷偷發電。入內參觀雖然免費,不過得做好大排長龍的心理準備。由於是國家重地,因此嚴格把關,除了必須像機場一樣安檢之外,每次只開放二、三十人批次進入,我足足在冰天雪地裡等了一個小時才進得了大門。不過它從早上八點開放到晚上十點,不妨考慮夜間前往,避開白天的人潮。

從Reichstag沿著Ebertstraße南行約五百公尺,來到了波茨坦廣場(Potsdamplatz)。這個廣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幾乎全毀,後來的東德政府也不搭理它,一直到兩德合併後,戴姆勒集團率先砸下重金,後來新力也豎起了令人驚歎的建築,還有儼如玻璃高塔的德鐵總部(Deutsch Bahn),波茨坦廣場才蛻變為一個摩登的商業中樞。舉世聞名的柏林愛樂(Berliner Pilharmonisches Orchester,訂票網站)就在廣場附近。這棟建築物長得怪里怪氣(這已經是較客觀一點的形容詞了),但據說裡頭的音響效果奇佳。可惜它的票通常在好幾個月前就銷售一空,我生平第一場現場交響樂團演奏會於是獻給了位於憲兵廣場(Gendarmenmarkt)旁的Konzerthaus

 

回到Unter den Linden,右手邊的俄羅斯大使館大得令人驚奇,繼續往前走便抵達著名的博物館島(Museumsinseln)。可能有人會納悶,既然是個「島」,那總該搭個渡輪或小艇才到的了吧?事實上博物館島只是史普利河(Spree)和其運河所圈起來的一塊靴子狀區域,若不稍加留意,你可能輕易就走出了小島。島上有許多世界著名的博物館,以及文藝復興風格的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一般票€5,學生票€3),它的圓形屋頂讓我有身在翡冷翠的錯覺,特別的是它並非羅馬天主教教堂,而是一座基督教禮拜堂。

柏林的博物館從來不小家子氣,三、四歐的門票讓人逛到兩眼發麻,兩腿發軟。雖然今年的門票稍加調漲,但是它不像義大利和荷蘭的博物館摳門到連學生都不給折扣。我建議買博物館三日卡(Drei-Tage-Karte,一般€15,學生€7.5),只要參觀兩個博物館就划算,而且柏林的博物館通常都相當集中,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拜訪了五個博物館,包括佩加蒙博物館(Pergamon)、古代博物館(Altes Museum)、埃及博物館(Ägyptisches Museum)、國家畫廊(Gemäldegelerie),和Berggruen博物館。其中國家畫廊讓我印象深刻,裡面不只有大師畫作的視覺震撼,還有許多樂器現場演奏帶來的聽覺享受。

說到瞎拼,柏林有三大購物商圈,一個是位於東邊的亞歷山大廣場(Alexanderplatz),一個是位於西邊的Ku-damm,還有一個是位於中間的Friedrichstraße。亞歷山大廣場我沒去,但是Ku-damm的KaDeWe百貨公司(即Kaufhaus des Westens的縮寫)值得逛一逛,見識一下和台灣略有差異的百貨公司文化。Friedrichstraße是名店街,想逛的話記得多帶幾張信用卡。

 

德國的食物除了豬腳之外,其他實在乏善可陳。你可能沒有像我一樣幸運能在耶誕市集吃到便宜又大碗的餐點,如果在柏林厭倦了單調的德國料理,那麼Oranienburgerstr.(在博物館島附近)上的許多異國餐廳會是你舌頭起舞的天堂。

至於交通,柏林的地鐵和公車網非常密集,而且公車站牌上會把各站站名和行駛時間標示清楚,相當方便。一日票是最佳選擇(AB區€5.6,ABC區€6),公車和地鐵皆通用,且期限到隔天凌晨三點。如果你要到Potsdam或KZ Sachsenhausen(參觀納粹集中營)才需要買ABC區的日票,不然持AB票逛整個柏林就綽綽有餘。

做為首都,柏林有著其他德國城市所沒有的開闊氣勢。它的街道大、廣場大、建築物大、博物館大,它是巴黎的八倍大,我在柏林待了五天,其實還走不完半邊。對習慣遊覽小鎮的我來說,柏林就像一個寬碩的巨城,對世界來說,它也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巨人。

閱讀Berlin:圍牆在哪裡?

進入Berlin的相簿...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以說文解字來看,Frankfurt的字義是”The ford of Franks”,亦即法蘭克人(同屬於日爾曼民族)的淺攤,不難揣測出以此為名的城市和水必定有很深的淵源。德國有兩個法蘭克福,一個在萊茵支流Main河畔,一個在波蘭邊界Oder河邊。鼎鼎大名的是前者,過去她是東法蘭克王國的首都,現在她是德國第五大城,舉世聞名的展覽和金融中心。有人說她是德國的曼哈頓或芝加哥,我想德國人應該不懂得欣賞這種恭維。

 

搭乘ICE從科隆到法蘭克福雖然只需要一個鐘頭(€53),但為了搶救貧窮,我選擇了較慢一點的IC火車(2小時20分,€35),反正窮學生什麼都沒有,只能拿時間換金錢。在德國通常沒有什麼高樓大廈,但是在法蘭克福卻有全歐洲最高的辦公大樓(Commerzbank,258.7m)。站在她旁邊Europäische Zentralbank、Deutsche Bank、Landeszentralbank 、Dresdner Bank和其他高樓一起劃出了法蘭克福的天際線,這條線可不簡單,連UNESCO都將它列為世界遺產。尷尬的是,她的高度其實還不到台北101的一半,可見美的角度不是單向量的,如何與周邊景觀相互調和才是更關鍵的學問。

除了摩登的商業氣氛,法蘭克福也是古典主義的文化重鎮,因為在這裡誕生了一位文學天才—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 1749-1832)。德國人愛歌德、敬歌德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就算說他是德國男人的民族楷模,德國女人的民族情人也不為過。到處都有歌德之家(Goethehaus),標榜著歌德曾在這裡睡過、吃過、問過路或借一下廁所,但是只有兩個地方當之無愧,一個是他在威瑪擔任宰相時的居所,另一個就是他在法蘭克福的出生地。

一進歌德的家立刻能感受到十八世紀一個富裕家庭的氛圍。在二樓客廳的牆壁上,貼著中國風味的壁紙,對那個只能從馬可波羅遊記中窺探東方的年代而言,這無疑是相當奢華的裝飾品。在歌德的書房裡,有一張可以隱藏的書桌,摺疊後看起像一個櫃子,在那張桌子上他寫下了維特的煩惱。在這裡,他也邂逅了初戀Lily,醞釀了日後《浮士德》中瑪格麗特的雛形。

由於寫了《少年維特的煩惱》,年輕的歌德聲名大噪,1776年他接受了Carl August王爵的邀約,到威瑪大公國擔任首相的職務。這個工作讓他有權有錢又有閒,因此他寫出了《浮士德》這部史詩般的文學鉅作。像他那樣集英俊、富有、才華、權勢於一身的男人,是多少女人夢寐以求的如意郎君啊!可惜歌德總是愛上不該愛的人,談著談不出結果的戀情。他和他的女傭長期維持曖昧關係,一直到女傭懷孕,他奉子成婚。這段往事很少被提及,但就算如此,於歌德的天才和魅力又有何損益?

 

如果是第一次來法蘭克福,你一定得到老城的餐廳裡點一杯蘋果酒(Apfelwein),當地人稱作Äppelwoi(€1.5,0.25l),喝起來有點像加了蘋果汁的啤酒。從老城區跨越Main河,來到著名的博物館河岸(Museumsufer)。沿著岸邊依序有Städel藝術博物館、通訊博物館、建築博物館、電影博物館、世界文化博物館(Weltkuturen)、應用藝術博物館(Angewandte Kunst,包括家具、壁毯、陶器、和書寫藝術等),其中Städel藝術博物館收藏了不少十四世紀至現代的大師作品(含錄音帶導覽,成人€6,學生€5,星期三、四晚上18-21點,€3),如果你時間有限只能萬中擇一的話,這會是你最佳的選擇。

拉拉雜雜說了這麼多,還沒有提到主題。我這次來法蘭克福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見識全世界最大的書展—法蘭克福國際書展(Frankfurter Buchmesse, Oct. 19-23, 2005)。這次同行的還有我在ITI的兩位同學SunnyPeggy。獅子座的Sunny是個急性子,表情藏不住心情,她常說自己像馬達加斯加的愛麗絲,我卻覺得她總是幸福地在夢遊仙境。雙子座的Peggy笑和不笑之間判若兩人,她超強的方向感總是被我們利用為衛星導航器,不過個性隨合的她總是甘之如飴。 

 

整個主題館全是韓國人的天下,而台灣參展的廠商寥寥可數,除了故宮、央圖和文建會每年報到之外,今年還有東立、尖端、閣林、來來、空中英語教室、大燈等。在東立的攤位前有陳正義先生的布袋戲,許多德國小朋友逗留在小戲台前新奇地看著表演。有趣的是,連佛光山也來報到,而且聽說反應相當熱烈,充分展現了出家人的入世精神。

這次書展對我敲了一記警鐘。對西方國家而言,在日本沒落和中國威脅之間,韓國似乎是較能被接受的聲音。「韓流」在這裡找到了利基點,快速地延燒到世界各個角落,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亞洲新勢力。在杜塞道夫,我看到整串LG包裝的捷運列車;在漢諾威,我看到貼滿整面大樓的Samsung廣告;在科隆,店面櫥窗上隨處可見Hyundai的宣傳,更別說大型的運動盛會,韓國廠商當然不會缺席。反之,我只在雜誌上看過宏碁的廣告,BenQ在台灣喊前進歐洲喊得很響,但是我到現在還沒有在任何零售商中看過BenQ的產品。當然我相信如果我刻意去找的話一定能找到,但是所謂的行銷不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消費者教育嗎?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沒有任何一本旅遊書會告訴你這個地方,要不是由於Clervaux太過無聊的緣故,我也不會在折返盧森堡的途中率性下車,只因為我不甘心我的盧森堡之旅如此單調乏味。人生總是充滿意外的驚喜,如果你能夠騰出三個小時的空檔,那麼你一定要來這裡走一遭。

 

Wilwerwiltz離盧森堡只要四十分鐘的火車車程。從火車出來後向右轉,沿著上坡一直前進,沿途的風景會越來越令你驚奇。這裡的顏色沒有盧森堡城的多采多姿,只有簡單的藍和綠,和諧地裝扮著大地的容顏。

就如同荷蘭的Zaan Schans,在這座小鎮中,你可以和大自然做最親密的接觸。原野的風,青草的香氣,蔚藍的天空彷彿伸手可及。如果有更充裕的時間,慢慢健行到另一個山頭的小鎮,我相信那一定是更難忘的大自然洗禮。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光從盧森堡的名字來看就不難想像這個國家的富裕(Lux)。她的確名副其實,早年靠鋼鐵發跡,現在則是歐洲主要金融中心,國民生產毛額年均69,200美元(2004年WTO統計資料),全世界排名第一。我買了從科隆到盧森堡的特價票(單程€19,3小時20分,至2005年底),一下火車就納悶,怎麼一個如此富庶的國家火車總站看起來簡簡單單,月台也沒幾個?後來想想盧森堡的總人口數不過47萬,還不到科隆的一半,這麼幾丁口又需要多大的車站?

Ptrusse這條小河把整個盧森堡市切成兩半,一半新市區,一半舊市區,一半是摩登大樓,一半是中古建築。老城牆沿著河谷高高豎起,年代最遠可追溯到西元963年,其後高盧、西班牙和奧地利陸續又加以擴建。由於盧森堡戰略地位的重要,因此又被稱為「北方的直布羅陀」。這個別名對兵家來說是必爭之地,對百姓來說卻太不吉利,歷年來戰馬和士兵就像Ptruss的河水般川流不息。閃不掉的刀光劍影,趕不走的兵荒馬亂,這樣的處境教人民寢食難安,因此盧森堡在1867年宣佈成為中立國,同時自廢武功,把城牆上的砲台全部卸除。今天,你可以在Bock Casemates和Ptruss Casemates這兩個昔日的大砲基地憑弔盧森堡滄桑的歷史痕跡。

 

入夜後的盧森堡更添幾分寒意。我像一個戍守碉堡的衛兵,沿著城牆端詳河谷的動靜。盧森堡的夜景有一綹淒涼的美麗,迎面的冷風夾帶著一股鐵銹的氣息。今夜的落腳處是位於河谷中的Auberges de Jeunesse(Youth Hostel,Dorm一晚€16.3),由於河谷地形起伏,小路蜿蜒,因此單看地圖很難揣摩出正確方向。從市中心沿著Rue du Cur向東走接R. Sigefroi,過橋後沿著城牆前進,右手邊有一家酒館,左手邊一個大轉彎,轉彎旁有一條石階路通往河谷,下石階走到出口後就是Hostel。

Hostel雖然難找了一點,但由於今年重新整修過,房間非常舒適乾淨。市中心的Place D’Armes附近有許多餐廳,價格比德國稍微貴一點(約€15-25),可能是這裡法語人口較多,食物自然「高貴」許多。

隔天早上我到火車站的售票中心買了一張Billet rseau(€4.6),一張票可以坐一整天的火車和公車,相當划算。搭火車往北到Clervaux (約五十分鐘),這座山中小鎮唯一有趣的大概就是位於Chateau的人物寫真展(Family of Man,€2.5)了,裡頭展示了許多日常生活中的人物特寫,至於其他,連我都懶得為它寫一篇網誌來看就知道乏善可陳。

 

坦白說,我覺得盧森堡是個單調的城市,城市的建築物雖然美輪美奐,但是總覺得少了點活潑的味道。這裡的駕駛也不會像德國駕駛那般禮讓行人,可能是從事金融業的關係,讓盧森堡人總是緊張兮兮,分秒必爭。不過,我倒是發現了一個好地方(Wilwerwiltz),也因為這個地方讓我對盧森堡有了格外美好的記憶。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特里爾是莫色耳河(Mosel)最西邊的德國城市,從這裡搭火車到盧森堡市只需要四十五分鐘(€12.2)。這座德國最古老的城市比科隆的資歷稍微深一點,西元前三十年就有羅馬軍隊開始在此地墾荒。羅馬帝國分裂後,她於西元三世紀末成為西羅馬帝國的首都,帝國毀滅後(西元395年),她在政權的移轉過程中四度被日爾曼人摧毀,直到五世紀末特里爾轉為日爾曼民族的政治中心。

 

從火車站出來後往前直走三百公尺就可以抵達黑門(Porta Nigra),穿過這座世界上僅存的最壯觀且最完整的古羅馬城門(西元180年),一切路線由此開始。為什麼叫黑門呢?幾度的戰火焚城,它確實滿臉焦容,但黑門事實上是為了紀念十一世紀時住在裡頭的一位希臘隱修士,故以Porta Nigra為名。在黑門旁買張合併入場券(一般票€6.2,學生票€3.1),可同時參觀黑門、圓形劇場(Amphitheater)、皇帝大浴池(Kaiserthermen),和古羅馬浴池(Viehmarktthermen),以學生票來說,只要參觀兩個地方就能省下10分的價差。

 

皇帝大浴池儼然一座大迷宮,在這裡玩捉迷藏肯定相當有趣。它也讓我理解到當皇帝的威風,光洗個澡就那麼大排場,難怪自古以來有那麼多謀逆篡位的故事。圓形劇場可以容納約兩萬名觀眾,站在劇場中央,我依稀感受到神鬼戰士的戰慄和凜然,猛獸和鬥士應該是從兩旁的小門裡竄出來的吧!?古羅馬浴池是一座地下遺址,透過影片中的電腦動畫可以見識一下當初羅馬人民的日常生活。

除了是一座羅馬古城之外,特里爾也是一座基督教重鎮。西元802年,查理曼大帝將特里爾主教擢昇為樞機主教,從此特里爾大教堂也有了Dom的頭銜。這座大教堂和科隆大教堂有迥然不同的風格,科隆大教堂的幽暗彰顯了彩繪玻璃的華麗,特里爾大教堂的明亮澄清了石刻雕工的精緻,相比之下,我更鍾情於這裡清朗開闊的氣勢。大教堂的鎮堂之寶是Tunica Christi (耶穌的聖袍),據說是君士坦丁大帝(306-337)的母親帶來堤爾的,由於保存不易,這件聖袍自1512年起只開放了17次朝聖,最後一次是在1996年,信徒們想再一睹聖袍的真面目可能得再等上幾十年吧!在Dom斜對面的紀念品店,我看到一本童書封面上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老鼠在教堂裡做什麼?」想知道答案的話不妨親自去翻翻看吧!

 

在德國的歷史名人中有三個卡爾,第一個當然是叱吒風雲的卡爾大帝(Carl der Große, 742-814。參考阿亨。),第二個是汽車大亨卡爾.賓斯(Carl Benz, 1844-1929),我來特里爾其實是為了拜訪第三個卡爾的故鄉。無庸置疑,卡爾.馬克思(Carl Marx, 1818-1883)是上個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哲人。在馬克思之家的大門口,我看到了罕見的中文標示,想必斷有許多中國人來這裡朝聖。他說:「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卻另外有人讚譽他為「宗教改革以來最成功的神學家。」不管怎樣都不如CDU(德國最大政黨)下的註解好:「對不起,這只是個嘗試而已。」馬克思—這個共產主義的幽靈,慢慢地從世界中消聲匿跡。

午餐時分,我在Palastgarten裡悠閒地享用三明治,正巧撞見一對新人正在拍婚紗。特里爾的婚紗照?想必有著一股圓滿的古羅馬浪漫。在台灣,拍婚紗是準新郎和準新娘兩個人的事,但是在這裡卻是個大陣仗,尾隨的親友團端著相機學著攝影師的角度依樣畫葫蘆,就像畫虎不成,也不至於畫出隻小狗。我倒是在附近的露天餐廳看到一隻雄糾糾的鬥牛犬,當它發現我像個狗仔般以鏡頭窺視它時,那害躁地躲到主人腳邊的模樣真是可愛!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10/8
08:34~09:42 Cologne->Koblenz
耶穌聖心堂(Herz-Jesuskirche)->老街(Altstadt)->聖母堂(Liebfrauenkirche)->德意志之角(Deutsches Eck)->搭渡輪到對岸->搭Sessellift上山->碉堡(Festung Ehrenbreitstein)->午餐:鳥瞰德意志之角->貝多芬母親之家(Mutter von Beethoven Hause)->Ehrenbreitstein火車站到Koblenz總站

15:51~16:19 Koblenz->St. Goar
搭渡輪到St. Goarshausen->登山(Berg Loreley)->貓堡(Burg Katz)->山頂小鎮->Loreley少女石雕

19:44~20:09 St. Goarshausen->Rüdesheim
Drosselgasse->晚餐:紅酒加音樂->青年旅館(Jugendherbergen)

10/9
07:45~08:30 Breakfast
葡萄園->Niederwalddenkma->搭纜車(Kabinebahn)下山->木偶之家(Käthe Wohlfahrt)->Drosselgasse嚐新酒->Brömserburg->K-D渡輪口

萊茵客輪K-D Line時刻表
旺季:4/30-10/3, Mainz到Cologne / Cologne到Mainz)
淡季:10/4-11/1, 3/25-4/29, Mainz到Cologne / Cologne到Mainz)

11:15~12:15 Rüdesheim->Bacharach 午餐:起司加白酒->懺悔的大兵->聖彼得教堂(St. Perterkirche)

16:26~19:09 Bacharach->Cologne(在Koblenz轉車)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

萊茵河的渡輪公司當中,最有名的當屬Köln-Düsseldorf客輪公司(K-D Line)。如果你未滿27歲,憑學生證可以打對折,如果生日當天上船,不論男女老幼一律免費。搭客輪從呂德斯漢到Bacharach需要一個鐘頭(單程€11),沿途的萊茵河岸排滿中世紀的古樸小鎮,一個接著一個的山丘古堡,讓人按快門按到手酸。



Bacharach也是一個產酒小站,其實整個Rheintal就是一個大酒窟。眼尖的人可以發現,丘陵上的葡萄園絕大部分都是白葡萄,那是因為紅葡萄需要大量日照,因此在陽光稀少的德國不適合生長。這裡的酒起司也很有名,既然來了就不能不嚐一口。



午餐在Weinstube(Oberstraße. 63)享用,我點了一碗雞湯、酒起司配馬鈴薯球,以及一杯白酒(€10.3)。有人說這裡的酒是整個萊茵河谷最好的酒,我嚐一口後果然不虛此名。主菜還沒上來時,由於餐廳已經客滿,有一對夫婦問我們是否能同桌共餐,我們欣然接受。那真是一頓難忘的午餐,我們聊得相當愉快,對我彆腳的德語大有助益。先生告訴我,萊茵河的酒是全德國就有名的酒,但不一定是最好的酒,想嚐美酒的話,到Freiberg旁邊的Kaiserstuhl絕不會讓人失望。飯後他們還邀請我們到家裡吃飯,他們住在Wuppertal,離科隆只有五十分鐘車程,我們答應改天一定登門拜訪。這種見識德國當地家庭的機會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St. Goarshausen來到Rüdesheim時已經晚上八點多了(火車25分,€4.3),小小的車站裡只剩下一盞燈還醒著。車站外黑壓壓的一片,零星的人影讓我懷疑,這就是全德國最負盛名的觀光地方?

不管怎樣,跋涉了整天的萊茵河谷,五臟廟早就高分貝抗議,先找家餐館叫肚子閉嘴再說。走出車站,右轉沿著Rheinstraße,約莫兩百公尺之後就到了Drosselgasse巷口。整條巷子寬不過兩公尺,長約一百公尺,活像一條德國臘腸。我從巷口一看眼前的景色,立刻就明白為什麼這條窄小的巷子能夠擠滿了全德國最多的觀光客。



夜裡的Drosselgasse就像一個精巧的音樂盒,互不相識的人們因著這裡的歌聲、樂聲,和笑聲而連結在一起。我們挑了一家露天餐廳,我點了洋蔥豬排(€10.7),一杯2004年份的紅酒(€4.3)。玫瑰般的純淨酒色非常誘人,聞起來有一股新鮮的活潑香氣,乍飲一口,酒便伶俐的滑入喉中,整個嘴裡的香郁還令人回味無窮。整座餐廳,我們是僅有的東方臉孔,整個呂德斯漢,我們也是稀有動物。我內心高呼萬歲,總算到了一個真正屬於德國人飲酒作樂的地方。來這裡不到三十分鐘,我便許下承諾要和呂德斯漢日後重逢。

今夜的落腳處是Jugendhenrbergen (Youth Hostel,Dorm€16.2)。我們在暗無燈光的葡萄園裡穿梭兩公里,那夜的黑就連把頭緊靠著路標也無法看清上頭的指示。我那時才真正領會到顧城的小詩:「黑夜 / 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還好幸運之神眷顧了我們,在四個分岔路口中,我們都做了正確的決定,隔天當我們走在同樣的葡萄園中,居然就迷路了。如果你要來,最好趁日落之前,不然就得祈禱你能和我們一樣幸運。



Niederwalddenkmal是呂德斯漢的著名景點,在那裡可以一覽萊茵河谷的壯麗。它是一座位於山丘上高10.5公尺的巨大石雕,可惜我們只能見到一團被霧氣包圍的大石塊,這時候就得學學阿Q的智慧,反正雕像還不就長那個樣,看不看都無所謂!有登山纜車可以直達Denkmal (Kabinebahn,來回€6,單程€2)。雖然在纜車上可以俯瞰葡萄園的風景,但我會建議選擇一趟步行,這樣才能就近呼吸葡萄園的香氣。Denkmal旁邊的紀念品店有賣西洋版的「姓名學」卡片(€2),我買了一張Anton,這個名字的意義是「沉思、智慧、風趣、且能言善道」,認識我的朋友們說說看準不準呢?

山下的纜車站旁即是德國有名的木偶之家(Käthe Wohlfahrt),創始店在羅騰堡,後來在海德堡紐倫堡呂德斯漢等地續開分店。這裡的店比海德堡店大一點,由於怕智慧財產外洩,因此只准許和店裡的大聖誕樹照相,不過我還是偷偷照了幾張木偶,那精巧細緻的手工真得令人愛不釋手。



白天的Drosselgasse清新可人,我在一家冰淇淋店前嚐了一杯當季出產的白酒(€1),甜甜的相當爽口。

Rüdesheim,萊茵河畔最可愛迷人的名字!如果沒來過呂德斯漢,你不能說你遊過萊茵河;如果沒嚐過呂德斯漢的酒,你不能說你喝過德國的酒!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科布倫茲火車站到St. Goar只需要半個鐘頭(€8.2),走出車站後再坐渡輪(單程€1.2)過河至St. Goarshausen。這對萊茵河畔的孿生兄弟因為共同守護一名女子而聞名,那名女子就是羅蕾萊(Loreley)。

 
(感謝Peggy大方提供此相片)

不知道為何緣故,我是如此憂傷;
一個古老的傳說,令我終日惆悵。
清冷的黑夜裡,萊茵河安靜流淌;
遠處的山峰,閃爍著晚霞的光芒。
那美麗少女,坐在岩上神采煥發;
戴著閃耀首飾,梳理著金黃秀髮。
她撫著黃金梳子,吟唱一首歌曲;
那歌的樂音,蘊藏著誘人的旋律。
小船裡的船夫,陷於狂想的痛楚;
他不看水底暗礁,只是翹首高處。
一個浪花打來,吞沒船夫和小船;
羅蕾萊用歌聲,造成這樣的悲歎。

這首詩於1823年出於德國浪漫詩人海涅之筆(Henrich Heine),我花了大半個夜才將它翻成中文。後來有人將它譜成歌曲,在民間廣為流傳,現在搭乘萊茵河客輪經過羅蕾萊時,就會撥放這首歌曲。雖然只是個傳說,不過我還真想親耳聽聽羅蕾萊的歌聲。



真正的羅蕾萊其實是一座高132公尺的小山,萊茵河谷氣候瞬息萬變,夜間常有濃濃大霧,而羅蕾萊河谷只有113公尺寬,因此經常有船難發生。沿著羅蕾萊山徑可以呼吸到萊茵河最清新的空氣,攻頂的路只有3公里,約莫半個鐘頭就能抵達,從頂上鳥瞰萊茵河谷相當壯麗。沿途會經過貓堡(Burg Katz),現在為私人財產,謝絕參訪。我們靠近時,大門忽然敞開,一輛賓士五五○從容地開出來,果然是有錢人家才住得起這等豪宅!



往南沿著河岸前進,可以看見羅蕾萊少女的雕像,那是一位蘇聯藝術家的作品。那少女的坐姿和神情真得很美,不枉如此誘人的美麗傳說。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搭火車從科隆到科布倫茲只需要一個鐘頭(€14.6),在十八世紀末的拿破崙風暴期間,法國軍隊打到這裡,讚嘆這座城市的美麗,因此稱她為「小巴黎」。當然和今天的巴黎相比則是天差地遠。



德意志角位於萊茵河和莫色爾河(Mosel)的交會處,由於位於重要的交通樞紐,因此科布倫茲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也難怪小小的一個科布倫茲就有八個教堂,這裡的居民遠比其他地方更渴求平安。但是躲得了人禍,卻逃不過天災,每年的歲末年初,萊茵河水經常氾濫成災,當地人稱之為Hochwasser。最嚴重的當屬於1993年聖誕節和1995年元月的兩次大水,幾乎把整個德意志角都淹沒了。守護德意志角的是Wilhelm I.,他正是結束封建諸侯時代,一統德意志王國的普魯士皇帝。



從德意志角可以眺望Ehrenbreitstein碉堡(現在為YH),建於西元十世紀初,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破壞。想到那上頭先往南邊沿著萊茵河沿岸走,岸邊有許多渡口,跨河的渡輪口在一家霜淇淋店前(單程€1.2,來回€2,每十分鐘一班)。之後沿著指標前進,約五到十分鐘腳程就可以看到Sesselbahn(來回€5.8,單程€4.2 / YH住戶來回€3.5,單程€2.5)。想像坐在一把吊在鋼索的椅子上緩緩登山,雙腳懸在半空之中,我慶幸還好鞋帶有綁緊,不然掉下去可沒得撿。在碉堡上的餐廳用餐是一場美妙的享受,整座科布倫茲和整個萊茵河口盡收眼底,還有什麼調味料比眼前居高臨下的景緻更美味呢?



「換個角度,世界就會不同」,宏碁這句廣告詞說得真好,下山的Sessellift更令人驚心動魄,我和Takayuki一邊叫著「媽媽咪啊」一邊捱過,怕高的人最好一開始就把眼睛閉起來,不然可能會暈倒在半空中。安全著地後循著原路回去,附近有貝多芬母親的誕生小屋(二~六:1200-1700/日:1200-1600,免費)。裡頭有好幾個女性的照片,我們一直猜到底哪一個是貝多芬的媽媽,你不妨也去猜猜,再向接待小姐問明白,答案會讓你開懷。

Ehrenbreitstein火車站只能搭車北上,要南下的話必須到總站轉車。不過這個小站沒有自動售票機,想搭火車到總站就必須賭賭看在短短的九分鐘車程裡會不會有車掌驗票,要不然就得步行約三十分鐘過Rheinbrücke到總站。力氣和運氣,我當然選擇後者。

對我來說,科布倫茲是一個別具意義的城市,因為她不只是我萊茵河谷之旅的第一站,也是我頭一遭和異國友人單獨旅行。Takayuki是我在科隆的同學,年方三十二歲,他來德國學習花卉技術,志向是回日本開一家花店。我瞧他每天下課後就到花店勤奮地工作,建議他放鬆一下,因此邀他參與我的萊茵河谷之行。他不會說英語,而我不會說日語,我們一路上只能用彼此都很有限的德語溝通,這種巧妙的組合更增加了旅程的趣味。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道什麼緣故,我對海德堡情有獨鍾,可能想知道海德堡有什麼魅力,讓歌德、雨果和黑格爾在這裡流連漫步;可能想知道海德堡有什麼魔力,讓文思枯竭的馬克吐溫重新振筆疾書;可能想知道為何在觀光客如漲潮的Neckar河般湧入時,海德堡依舊不減少一分動人的美麗。



它的聞名來自於大學。海德堡大學創立於西元1386年,為全德國最古老的大學。創校初始以神學、法律、哲學,和醫學為四大學院,各個學院分散於街巷之間,故名為大學城。馬克吐溫曾經讚嘆大學裡自由和開放的校風。這裡造就了不少傑出校友,光摘下諾貝爾獎桂冠的就有二十幾位。大學廣場(Universitätplatz)是舊時代學生活動的中心,現在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攤販。緊鄰廣場旁的一棟建築物裡,有大名鼎鼎的學生監獄(Studentenkarzer, 一般票€2.5,學生票€2)。買一張票可同時參觀學生監獄、大學博物館和老禮堂,算起來相當划算。

自從1712年到1914年,學生監獄一直是校方權威的象徵。當學生觸犯法規時,警察必須把違法的學生交給學生,由學校進行審判。判刑通常最多兩個禮拜,但如果侮辱公署的話則會加倍延長至四個星期。頭兩天不提供任何食物和水,之後可以請餐廳或朋友外送。坐牢期間,課還是要照上,一下課就得立刻回來報到。受罰的學生在這裡不會留白,牆壁上的塗鴉和文稿傾訴著他們的熱血日記,冰冷的鐵床反而讓人有更生動的幻想。走進學生監獄樓梯旁的側門就是大學博物館(Museum der Universität Heidelberg),裡面追溯了海德堡大學的淵源。二樓有大學最古老的禮堂(Alte Aula),從它華麗的裝飾中絲毫看不出老朽的痕跡。

從大學廣場再往前走,Marktplatz位於市政廳和教堂之間。這個廣場是以前處決犯人和焚燒女巫的地方,運用一點想像力,再加上一點電影情節,你或許可以感受到一股肅殺的涼意穿透背脊。不怕爬樓梯的話可以登上教堂的塔樓(€0.5),我並沒有登上去,因為下雨。

Hauptstraße是海德堡最主要的購物街,禮品店、服飾店、餐廳,和咖啡廳一應俱全。這裡的冰淇淋令人垂涎(一球約€0.8),不妨點一球Heidelbeere(藍莓),在Heidelberg嚐Heidelbeere,豈不愜意悠哉!靠近大學廣場的轉角處,有一家木偶專賣店Käthe Wohlfahrt,類似台灣的木偶之星,內容卻更多姿多采,活像個木偶博物館。裡頭禁止拍照,但你若懂得遮掩又有誰知道?

沿著Burgweg往上走約十五分鐘,古堡轟然矗立眼前。說起海德堡古堡的命運,直叫人掬起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它始建於十四世紀,十七世紀時兩度被法軍摧殘,重建後於1764年又遭天雷擊毀,接二連三的天災人禍,這樣的城堡任誰來睡也無法安眠,因此當時的國王卡爾打消了整修的念頭,任憑它荒廢如今。現在它是一級古蹟,建築師反而要煞費苦心地為它修補,維持它毀損殘缺的容貌。



古堡裡是藥劑博物館(Apothekenmuseum,一般票€3,學生票€1.5,票在古堡的入口處購買),展示著自中古世紀以來各種藥草及藥師的培訓過程。在十四世紀初期,每一位藥師都必須發三誓:隨時準備好應變各種緊急狀況、所用藥品不得加害於人,還有憑良心賺取合理利潤。我暗自竊笑,要是發誓有用的話,那麼台灣的健保就有救了。由於當時巨幅的藥品價差危害到人民的醫療品質,於是政府在十五世紀時針對藥品進行統一定價。此外,St. Sebestine曾在中箭後死而復生,他也因此而成為藥師們敬奉的主保。

除了古堡之外,Neckar河上的老橋是海德堡另一個精神指標。老橋門旁有一隻猴子,手裡拿著一面鏡子,將頭探進猴子裡可以看見自己的未來,另一則說法是可以看見自己的缺點。我看見的是一大群觀光客對我傻笑,你不妨探頭進去瞧瞧,看看究竟見到了什麼?



再怎麼樣倉促的行程也不能錯過哲學家之路(Philosophenweg),在那條路上你才能飽覽海德堡的美景。Hölderin有句詩描寫這段小徑:

Wanderer, kommst du zum Philosophenweg schaue hinab—
Du findest die Antwort über dem Tal.

「漫遊的人,來哲學家之路瞧瞧吧!在山谷中,你找到答案。」

每年春夏之際,海德堡遊客如雲,旅館最好提前一個禮拜訂好,不然就得像我一樣,體會踏破鐵鞋的辛勞。火車站前的旅客服務中心有提供旅館預約的服務,不過價格應該比較貴。服務中心還有賣一本一歐元的刊物,裡面雖然有不太容易看得懂的街道圖和旅館電話,但絕大部分是廣告,不建議購買。

放慢你的腳步,花兩天的光陰細細品嚐海德堡,這裡有足夠你典藏一生的回憶。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從科隆到杜塞道夫搭火車只需要20至40分鐘的車程(€9.8)。雖然這兩個城市彼此靠近,卻互相看對方不順眼。杜塞道夫蓋了新的博物館,沒多久科隆會有新的劇院開張;科隆有個嘉年華會,杜塞道夫也如法炮製。在杜塞道夫的官方旅遊資料上,你絕對看不到科隆這兩個字,對這個以藝術之都自詡的城市,科隆這個名字太膚淺,太傷風敗俗。

有一則笑話輕鬆地點出杜塞道夫和科隆這兩個城市的尷尬。一個科隆媽媽、一個杜塞道夫媽媽,和一個黑人媽媽恰好同一天在同一家醫院分娩。當她們生完小孩後,護士小姐喜樂參半地說:「恭喜你們!每個人都生了一個健康的胖小孩。但是很抱歉,我們不知道哪個小孩是誰的?」話一說完,杜媽媽立刻衝過去抱起唯一的黑娃娃,護士小姐滿臉狐疑,問她怎麼選了一個最不可能的。杜媽媽回答:「要是選到科隆的更糟糕!」



杜塞道夫的自傲不是沒有它的道理。就人口數來說,它是全德第九大城,也是德國數一數二的貿易商城,外商企業如雲,其中又以日商最多,號稱日本最大的海外殖民地。在這裡隨處可見到東方臉孔,令我有回到台北東區的感覺。如果想念亞洲料理的話,那麼一定得來杜塞道夫,因為全歐洲這裡的亞洲人最多,口味也最道地。走在Immermannstraße上到處可見寫著日文的商店,故又稱為「日本街」,我喜歡它的本名,德文immer是永遠,mann是男人,因此這條街的意思即「永遠的男人街」,恰好和日本的大男人主義互相呼應。

國王大道(Königsallee)可能是全德國擁有最多國際精品名店的地方。Kö-Galeiie (Königsallee 60)裡頭有George Jensen的櫃,每年六月暑假開始會針對已經停產的商品(discounting things)作五折促銷活動,喜歡GJ的朋友可以趁早來這裡看看。(關於GJ請閱讀Copenhagen:王子和公主的樂園)



大道盡頭的海神石雕(Tritonengruppe)是杜塞道夫這座城市的象徵物,我納悶:一座不靠海的城市怎麼敢如此大剌剌地宣示海權,叫Hamburg(德國第一大港)情何以堪呢?就姓名學的觀點來看,Düsseldorf 只不過是個Dorf (村莊),Hamburg可是個Burg(城堡)哩!可能是我住在科隆,也沾染了一點科隆人的反骨,對杜塞道夫的驕傲始終覺得不以為然。

繼續往前走就踏進了全德國最古老的公園Hofgarten (西元1770年),公園裡的鴿子和完全不怕生,有興致的話可以在這裡和它們一起比肩散散步。此外,全德國最早的藝術學院Kunstakademie還有Kunstsammlung也在這附近。

老街裡有超過五百家酒吧,號稱「全世界最長的酒吧」。一旦老街卸下白天的彩妝,夜裡的姿色更有看頭,你可以瞧見沿途的酒店燈光綿綿,彷彿沒有終點。杜塞道夫的啤酒叫Altbier (意為老啤酒),嚐起來比Kölsch (科隆的啤酒)稍微甜一點。聽說在這裡的酒吧千萬別點Kölsch,要不然直著進來橫著出去。唉!我敢凌晨四點半在阿姆斯特丹閒晃,五點在鹿特丹晨跑,但我還是不敢在杜塞道夫即使是偷偷輕聲地對服務生說「來一杯Kölsch」。有種的,不妨試試看!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阿亨座落於德國、荷蘭和比利時三國的邊界,在十七、八世紀時,她是德國最大的城市。再往歷史的上游划去,她的頭銜更凜然—神聖羅馬帝國首都。

談到神聖羅馬帝國,自然會想到查理曼大帝(德國人稱呼為卡爾大帝)。他於西元742年在現今的比利時出生,自西元768年登基以來,擴張了兩倍的王國版圖,建立了含括德國易北河以西、整個法國和義大利北部的神聖羅馬帝國。他在法國登基為王,在羅馬加冕為帝,最後卻選擇了阿亨作為帝國首都。自此以後所有德國皇帝的加冕典禮都在阿亨舉行,第一位也是響噹噹的大人物—奧圖一世 (Otto Ⅰ)。聽說拿破崙原本也打算在阿亨加冕,但是被大臣們勸阻,法國少得了出名的教堂嗎?需要借用德國的場地?阿亨,哼!

 

阿亨大教堂混合了羅馬式、哥德式和巴洛克的建築風格。我走到阿亨大教堂(Dom)門口時,兩個身著深色西裝的人員告訴我裡頭正舉行禮儀,謝絕參訪。我向他們表明我是天主教徒,也是來參加彌撒的,他們才讓我進去。一進去看到彌撒的排場盛大,光共祭就有四人,我納悶是不是因為這是全德國最古老的教堂,所以每次彌撒都必須隆重進行。還有輔祭怎麼五體投地,這樣不會太辛苦嗎?繼續看下去,主祭戴起白色高帽為他們行覆手禮,接著四位共祭也覆手降福,緊接著又是十幾位穿著紫紅肩袍的神父降福,再來是四、五十位穿白袍的神父依序降福。我越看越不對勁,順手拿起旁邊的小冊一看,原來今天是兩位弟兄的晉鐸大典。看著他們最後穿起神職人員的袍衣,站在主祭旁邊一同主持禮儀,讓站到雙腳發軟的我堅持從他們手中領受聖餐禮。

 

教堂側廳的Schatzkammer一定得去參觀(成人€4,學生€3),裡頭的寶藏會讓人驚奇。有查理曼大帝的黃金大頭,他的腕骨,還有三件聖物—鞭打耶穌的繩子、耶穌和馬利亞的腰帶。

Rathaus旁邊的攤販可以買到比利時名產Reibekuchen (一片€0.8,三片€2.2)。 Reibe的本意是磨絲器,就是廚房裡用來磨紅蘿蔔絲或蔡頭絲的工具,Kuchen則是蛋糕。有人將它翻成米蛋糕,一咬下去明明是馬鈴薯,哪來的米?想來是將Reibe誤當成Reis (米)了。這裡的肉桂餅(Printen)也名聞遐邇,聽說在Büchel 18號的咖啡館(Café Van den Daele)可以試吃,不過我對肉桂沒好感,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

阿亨是一個適合瞎拼的城市,走到市政聽Rathaus附近就可以看到熱鬧的商店街,買支冰淇淋沿途慢慢逛下去,可以輕鬆揮霍掉大半個下午!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

全世界最著名的哥德式教堂有三個:巴黎聖母院、米蘭大教堂、和科隆大教堂。曾聽過一個遊客說,到科隆玩最省事,一走出火車站就是科隆大教堂,照張相片就可以搭火車去下一個點了。這句話說對了一半,不過Kölner Dom也有不省事的玩法。

 

為什麼叫Dom,而不叫Kirche(德文的教堂)呢?基本上有紅衣主教駐守的教堂才能稱之為Dom,亦即英文的Cathedral。第一眼看到這座大教堂時,你很難不震懾於它的巨大,黑壓壓一片彷彿就要朝你身上傾榻下來。科隆大教堂高157米,1248年始建,中間停工六百年,至1880年才完工。完工才半世紀便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當整個科隆市百分之九十被炸成斷垣殘壁時,它卻經歷了十四次的密集轟炸而毫髮未損地存留下來。這並不是上帝顯神跡,而是同盟國指揮官的命令,大教堂不能炸,一炸掉就找不到科隆。於是在砲聲隆隆,戰火烈烈的密集轟炸中,科隆大教堂的臉冒出越來越多尷尬的黑線。一座教堂的無恙成為整個德國的防空漏洞,對當時那些在教堂內祈禱自己父兄丈夫平安歸來的女人們是何等的諷刺啊!不過如果再發生一次大戰,科隆大教堂可能不會那麼走運。畢竟馬基維利的戰爭思維已經被逐漸淘汰,換作恐怖主義的手段,一定得前後左右鑽幾個大窟窿才親痛仇快。

整座教堂內部空間其實就是一個大十字架,左翼保存著全世界最完整的古老十字架Gerokreuz (約西元九百八十年製)。如果不懂得欣賞教堂內的古蹟和死人雕像的話,那你不妨爬上南塔的頂端 (成人票€2,學生票€1),欣賞整個科隆市和萊茵河的風景,不過你得先在一小圓圈內周旋五百零九個階梯。腳程快的話約需十分鐘,膝蓋有毛病的遊客記得準備護膝,風濕痛發作也要咬牙爬上去,因為這樣你以後才可以指著名信片右邊的塔驕傲地說:我曾經站在這裡!

 

約莫登上四分之三階梯時,可以看到一座大鍾,鍾的上蓋刻著一串文字:

St. Peter bin ich genannt,
Schütze das Deutsch Land;
Geboren aus deutschem Leid,
Ruf ich zur Einigkeit.

意思即:「彼得是我名,護祐德子民;生於德亂世,喚國運昌明。」聽說二戰後經濟大蕭條,不知道哪個窮瘋了的人建議把這座大鍾熔解,幸好後來被及時阻止。

  

大教堂旁邊還有兩個著名的博物館:路易博物館(Museum Ludwig,成人票€8,學生票€5.5)和羅馬-日爾曼民族博物館(Römisch-Germanisches Museum,成人票€4.5,學生票€2.7)。路易博物館的主人Peter Ludwig求學時的論文是研究Pablo Picaso,他當初以極低的價格大量購入畢卡索的畫作,使得路易博物館成為現今世界上擁有畢卡索作品最多的博物館 (超過700幅),省一頓吃到飽來這裡一窺大師眼中的人性絕對划算。羅馬-日爾曼民族博物館其實就是一個考古遺跡,當初是在挖停車場的狀況下發現的,館內展示了早期羅馬人和日爾曼人的日常生活。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漢諾威是一個綠化很深的城市,當然我並不是指這裡有很多民進黨黨員。這麼說好了,在這裡到處都是集集的綠色隧道和清靜農場的草地,老共來這裡,肯定玩得不開心。

 

漢諾威當地的居民操著全德國最標準的德語,德國人管它叫Hochdeutsch,hoch有「崇高、模範」的意思,簡單說就相當於國語的北京腔。就另一方面來說,拜各個世界大展所賜,漢諾威可能也是全德國英語最普及的城市,各種標誌、看板和售票機都會標記英文。如果把展覽從這個城市抽離掉的話,那麼這座城市大概只剩下綠油油的風景和靜悄悄的空氣。

我來漢諾威,主要也是參加全世界最大的工具機械設備展(EMO),為了參加EMO,我凌晨四點就起床,五點多到火車站時已是燈火通明,我發現德國人真的是一個早起的民族,大廳裡好幾群人整裝待發,換作在台灣,可能值班人員還在打瞌睡。我在書店買了一份聯合報出版的歐洲日報,在這個拉丁字母充斥的大陸裡,讀到方塊字真得令人鮮血翻騰。

搭ICE(德國最快的火車)到漢諾威耗時約三個鐘頭,一上車就看到座位上擺著EMO的宣傳資料,主辦單位也知道乘客搭這班早車的目的地是哪裡。展場的巨大令我瞠目結舌,單單一個館就差不多台北世貿一般大,而EMO有十七個館,我花了兩天的時間也才逛完三個館。曾經滄海難為水,看著台灣展覽業不斷走下坡,從外銷展變成Local展,從招商大會變廠商聯誼會,心頭真有千萬唏噓。

 

晚上有個機會參加了代理商的招待,見識了典型的德國民族風餐廳,吃著道地的德國豬腳,灌著巨無霸啤酒。一頓晚餐下來最大的感慨是—千萬別和德國人拼啤酒。曾經有台灣人和德國以水拼啤酒,結果台灣人喝到水醉,而德國人依舊清醒。

 

在漢諾威的捷運系統內轉車並不需要等候太久,因為這邊的列車時間都是環環相扣,加上車子又準時,所以通常一下車就會有另一班車可以坐。科隆的大眾運輸工具也是如此設計,我凌晨四點多就出門搭地鐵,到火車總站需要轉車,我在轉車點一下車就立刻有往火車總站的列車進站。這絕不是巧合,而是德國人在設計時刻表的時候就把人們的路線需求都考慮進去。很多人對德國的服務業頻頻搖頭,的確,他們的服務生臉是比較臭,時間一到就趕人走,路邊沒有夜市小吃攤,也沒有二十四小時的7-ELEVEN,星期天所有店面都打烊,只有旅館餐廳和車站裡的商店還開張。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德國人在設計整個服務系統時,處處都可以看到體貼人性的內容。畢竟所謂的服務業並不是只有鞠躬彎腰面戴九十度微笑而已罷!

坦白說,漢諾威是一個無街可逛的無聊城市,火車站前雖然有兩家百貨公司,但是商品和其他地方大同小異,連接頭藝人的表演都顯得單調乏味。台灣人來漢諾威主要也是因為Cebit的緣故,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在白天抽兩個小時的空檔到Maschteich湖邊的公園坐坐(從火車總站走過去不到二十分鐘),可以一覽市政廳的全貌,廣闊的翠綠草地也能紓解壓力。Opernhaus離車站只有五分鐘的步程,對歐洲建築還沒看膩的人不妨去拍張照片留念。車站附近的Georgstr.街上有一家冰淇淋店大排長龍,礙於趕車的緣故,我並沒有去排隊,如果你有機會品嚐的話再告訴我滋味如何。

對背包族來說,我推薦Youth Hostel,從火車總站搭Tram Line 3或7到Fischerhof站下車,之後照著指標走約八分鐘就可以到達。四人房的Dorm一個人€20.3,房間很乾淨,早餐也很豐盛,而且風景優美,早起的話可以到附近晨跑,肯定非常享受。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