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歐洲特派員陳玉慧】 2007.06.13

一般美國人想到德國啤酒,第一個印象就是慕尼黑啤酒節的大酒杯和狂歡的人潮。但最近受到紐約時報旅遊版一篇文章的影響和啟發,美國觀光客開始對科隆啤酒大感興趣。

科隆啤酒(Koelsch)是科隆地區所生產的地方啤酒,在此之前,既未外銷亦未受到國際重視。但科隆的一家地方報紙近日報導,目前有愈來愈多的美國觀光客手持紐約時報到科隆的酒吧找啤酒,因為紐約時報的旅遊版大力介紹和推崇科隆啤酒。

德國啤酒那麼多,科隆啤酒到底有什麼特殊?「世界啤酒指南」的作者、得獎作家麥克.傑克森對這個問題提出了解答。

「科隆啤酒是一種高度發酵的淡啤酒」,這位專家傑克森說,「這種啤酒極為細緻而且難以捉摸,有些德國人喝啤酒的時候,彷彿在品香檳,科隆啤酒正是以這種仿香檳酒的風格令人難忘」。科隆啤酒比一般的淡啤酒稍微再濃郁一點,卻又比淡啤酒更沒有苦味,是一種熱發酵的啤酒,口感極佳。

美、英二地的釀酒業近年來興起一股量化與質化的改革熱,大大影響了當地民眾喝酒的習慣,這一點德國完全不受影響。德國人仍然喜歡喝大量生產的標準啤酒。

德國啤酒品牌有數千種,絕大多數並未外銷,如果觀光客要喝特定的德國啤酒,只能到當地去找。科隆啤酒是德國十九世紀中葉工業化的產品,一直帶有濃厚的地域性。誠如科隆啤酒業者所言,「我們要留在自己的地方,這樣我們比較容易定義及保護自己的啤酒風格」。

科隆啤酒正是工業革命釀酒業改革之下的產品,培夫根、福和這些著名釀酒廠一向堅持維持原來的面貌。

科隆釀酒業的訴求,是英、美釀酒業者無法企及的目標,「美國的啤酒雖然不錯,卻永遠達不到科隆的原味」。

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愛上科隆啤酒,也使得美國釀酒業者想要生產類似的產品,不過,他們將不得使用科隆啤酒這個字(Koelsch),因為這個字正像香檳或者白蘭地,你不能隨便使用,這些名字只能在固定的產地生產,否則不能掛名。

正因為如此,才有那麼多美國觀光客專程來到德國第四大城科隆,來到這個另類啤酒中心,他們只有一個目的:暢飲科隆啤酒。



Stranger閒扯蛋:

每當我向德國人提及曾經在科隆住過一段時日,他們頭一句回話便是:「有沒有喝Kölsch?」我也認識一個山姆小叔,他到科隆的目的就是學習如何釀造Kölsch。到底這種啤酒有什麼魅力?讓德國人四方接踵,美國人跨洋取經?

在科隆餐廳點一杯Kölsch,侍者端上的可不像慕尼黑的巨無霸酒杯(Maß, 1L),而是一個高瘦的長酒杯(33cl)。德國人鮮罕將Kölsch一乾而盡,反而是慢慢地感受那帶著橡木桶香氣的流體輕輕滑過喉頭的滋味,瞧他們舉杯啜飲的模樣,就彷彿法國人品嚐香檳,台灣人品嚐烏龍一般優雅。當杯中啤酒淨空,若不想續杯的話,只須將杯墊蓋住杯口示意,服務生便心領神會。

Kölsch也指科隆當地的方言。我的德文老師說:想學Kölsch的話,先喝幾杯Kölsch!呵,對科隆人來說,啤酒和方言不正是嘴巴最主要的兩種功用嗎?


閱讀其他關於科隆的文章:

Cologne Cathedral:再累也要堅持下去
Cologne Carnival:苦日子來臨之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