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Germany (4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儘管柏林圍牆已經崩解成柏林紀念品店內的暢銷商品,但是它的存在和湮滅還是上個世紀最富戲劇性的歷史事件。1989年,我正從小虎隊的青蘋果樂園過渡到苦悶的中學時代,從電視上看到群眾站在柏林圍牆上縱酒狂歡,由於對歷史認知的貧乏,當時的我心如止水。直到旅居德國後,我對這座牆的理解才逐漸跳脫教科書的框架,半個世紀前,它不只是一道無法跨越的疆界,更是美蘇雙方的核子彈頭前一條纖弱的拔河線。



德國被大卸四塊的理由容易理解,但柏林也連誅受罪則顯得莫名其妙。原來最先的疆界規劃是易北河以東歸蘇聯管轄,但老大哥不滿意,因為河東沒有工業區,於是硬要西岸的圖林根和萊比錫。美國本是一條老狐狸,基於情報收集的考慮,要求蘇聯拿柏林交換,結果柏林也隨之肢解。1949年,美英法佔領區合併成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定都波昂(Bonn),同年蘇俄也在東德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定都東柏林,瞧瞧東德政府的名字就知道姓名學有多麼不可靠。

起初東西柏林之間並沒有明顯壁壘,東柏林人白天到西邊工作,西柏林人週末則到東邊採購。隨著美蘇之間的外交溫度遽降,1952年開始管制邊界,較敏感的東柏林人察覺到苗頭不對,紛紛向西潛逃。一直到柏林圍牆完工前約有250萬人出走,其中多是專業人士或技工,這不只重傷東德經濟,更叫老大哥怎麼在列寧銅像前行得起舉手禮?因此1961年,在赫魯雪夫的許可下,東德在邊界架起了鐵絲網,隨後柏林圍牆於1965年高高豎起,雖然東德政府宣稱這是一道「反法西斯牆」,但誰不知司馬昭之心,這道牆的目的並非為了防堵西德資本的污染,而是為了叫東德人安分地留在家裡。於是東柏林人選擇了更悲壯的逃離方式,有人跳樓,有人挖地道,甚至有人找替身掉包,期間共有5043人逃入西柏林,3221人鋃鐺下獄,239人死亡,260人受傷。超過一半的成功機率,換作你,逃或不逃?



我讀著Haus am Checkpoint Charlie(一般€9.5/學生€5.5)的大幅剪報,才發現柏林圍牆的磚頭上寫滿了無數個斑剝的夢。歌德說:「如果扣錯了第一個鈕扣,就無法穿好整件襯衫」。柏林圍牆—這個荒繆的政治決定—很難說它的「第一個鈕扣」在哪裡?是波茨坦會議中三巨頭裁縫成的德國大拼布?還是一個實現不了藝術夢的奧地利落拓畫家,當選德國總理,讓整個歐洲在槍砲聲中顫動?又或者該說是凡爾賽條約的巨額賠款,讓被壓榨的德國子民急著找出口?又或者該說是普法戰爭時德國士兵對凡爾賽宮粗魯地糟蹋,而埋下了法國人仇恨的火種?再往歷史上游尋去,拿破崙、法國大革命、君主專政…這些字眼一一閃過我的腦海。真是緜長密麻啊,歷史的河!且不管柏林圍牆的「第一個鈕扣」在哪裡,1989年東德政府總算在越墮越深的歷史錯誤中做了一個正確決定:讓高牆倒下,人民出走! 



今天,我只能在East side gallery(U-BahnWaschauer Str.)憑弔僅存的圍牆遺跡。感謝戈巴契夫,高牆倒下後,兩德迅速統一,全世界總算可以從冷戰的緊張中跳出來喘一口氣(雖然美國不久又槓上海珊和恐怖主義)。西德政府當初承諾十年內讓東西德毫無差異,但如今兩位數的失業率,造成另一波逐水草的大遷徙。西德人責備東德拖垮了經濟,東德人則埋怨西德沒有使勁力氣,加上近半個世紀的分離,讓兩德的百姓都正經歷著一場文化苦旅,也難怪很多德國人說:「雖然現實的圍牆倒榻了,但心中的圍牆依然如昔。」 

閱讀Berlin:大方的巨人 

進入Berlin的相簿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里。」國王湖正巧坐落在德國東南邊角,阿爾卑斯山脈裙抱。



往國王湖的路程有點蜿蜒:先從慕尼黑搭火車到Mühldorf(約60分),轉車至Fleilassing(約60分),再轉車至Berchtesgaden(約45分);又或者從慕尼黑搭火車至Salzburg(約120分),再轉公車至Berchtesgarden(約45分)。呵!美好的風景,總要叫人費點心思尋覓。在慕尼黑因緣際會結識了Frances和Lucia,便買了邦票(Bayerische Ticket/2-5人/€27)一同展開追尋。

折騰了一個上午,總算在暈頭轉向前下車。我們厭倦了交通工具,決定以健行的方式前往湖區。一路上過小橋,浣溪沙,掬一把人間淨土。可惜我在Bologna買的鞋子不爭氣,整個鞋底大口咧開,我硬是將它扯散,Lucia笑我鴛鴦腳,我則維持著鴨子划水的泰然。



走了約莫一個鐘頭光景,抵達湖區碼頭,游湖的渡船以木質裝飾,白色的船身沒有污痕,見證了湖水的澄淨(全程來回€14)。啟程不久後,穿著傳統服飾的導覽員開始講解起湖光山色,還說了一個黃色笑話:湖水冰涼,下水前是國王,起身後變皇后。他滔滔不絕地說著,炒熱了一船人的氣氛。船行至一大山壁前,馬達運轉聲歇,他拿起小喇叭,徐徐吹響了山谷間的回音,眾人喝采,當然少不了在他的帽子裡放點小費。我凝視著琉璃般湖水中的群峰倒影,直到渡輪向St. Bartholomä緩緩靠岸。

岸上便是著名的紅洋蔥頭教堂所在,教堂小得站在門口就畢覽無遺。HB的生意觸角無遠弗屆,倚著湖畔開了一家啤酒園。一杯下肚,「識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我們搭船繼續划向深處,水盡天迴,套句陌路中國女子的話:「真是人間仙境」。



在Salet下船後沿著山路走約十來分鐘,直行到上游的Obersee。群山環抱,翻過山的另一頭就是奧地利,這裡的湖水寧靜而澄澈,幾隻番鴨戲水,我也卸下鞋履,一點水立刻冰震,導覽員所言不虛,湖水的溫度確實能讓國王變性。

我趕著回程,Frances和Lucia則留下來享受斜陽和月色。算算時間,搭車比游湖還要翻上一倍,不過短短幾個鐘頭的相遇,國王湖的景色就彷彿山壁間的回音,在我腦海中縈繞不已...

進入Königssee的相簿...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4) 人氣()

因為實習工作的緣故,我告別了居住八個月的科隆,買了兩張機票,一張給自己,一張給行李(Germanwings單程票€52,行李超重€49),帶著一綹感傷的心情來到慕尼黑。從飛機上鳥瞰綠油油的巴伐利亞,我對科隆的鄉愁也隨之雲淡風清。將住所安頓好後,我趁著勞動節假期,買了張市區通用的日票(Innenraum/€4.8),追隨觀光客的腳步來到慕尼黑的老城心。(註:機場到市中心有段距離,買All zones的票,搭乘S-Bahn到火車總站需40分鐘/單程€8.8/日票€9.6)

 

1158年,別號「獅子」的巴伐利亞兼薩克森公爵(Heinrich der Löwe)在伊薩爾河畔架起橋樑,一個小市集和村莊就圍繞著老彼得教堂活絡起來,而更早之前,這塊土地上只有一座修道院,因此獅子亨利將這座新市鎮取名為München,意味著「僧侶之地」(德文僧侶為Mönch)。或許是因為聖本篤修士們長期的潛移默化,慕尼黑百姓對聖母格外崇敬,不只蓋了一座聖母主教堂,1648年為了慶祝三十年宗教戰爭的結束,居民在廣場上豎起了聖母圓柱(Mariensäule),這也是馬利亞廣場(Marienplatz)名字的緣由。

 

高聳的哥德式新市政廳(Neue Rathaus)是慕尼黑的地標之一,我站在大門前倒數著全世界最知名的人偶鐘表演(每天11點、12點,及夏季17點)。偶戲分為兩階段,上半部的場景是1568年威廉五世公爵(Wilhelm V,也是皇家啤酒的創辦人)和洛林公主的結婚大典,為了祝福這對新人特地舉行一場決鬥,藍白色的騎士代表巴伐利亞,紅白色的騎士代表洛林,有點sense就知道哪一方會贏。下半場表演的背景是1517年,當時因黑死病蔓延,居民都裹足不出,最先有膽量上街的是造酒桶的工匠,他們在街道上跳著奇特的舞蹈傳揚著病毒絕跡的好消息。整個表演歷時約十分鐘,由最頂端的三聲鳥鳴劃下休止符。

聖母主教堂(Frauenkirche)始建於1468年,歷時近三十年才完工,塔上的青綠圓頂是1525年加蓋上去的,哥德式的身軀戴上文藝復興的帽子,讓整體建築有一種不協調的感覺。從遠處觀望,我倒覺得它彷彿一隻駝著大紅背殼的蝸牛。雙塔之間有12公分的高低差,聽說是其中一個塔的工人先去吃午餐而少蓋了一層磚,眼尖的人可得仔細瞧瞧到底哪一邊偷過懶?由於二次大戰的摧殘,重新整修後的教堂內部顯得相當儉樸,根本就不像歐洲的大教堂。入口處有個腳印(有時會被告示牌蓋住),關於這個腳印有個傳說,當大教堂落成時魔鬼來了,一進門環顧四周,立刻哈哈大笑,一座沒有窗戶的教堂根本不會有信徒聚集,但當他又向前一探,才發現原來所有的窗戶原先都被樑柱擋住,此時鮮豔斑斕的彩繪玻璃映入眼簾,他氣得重重跺腳,地板上便留下了「魔鬼的腳印」(Teufelstritt)。有機會的話記得量量魔鬼到底穿幾號鞋?

 

想要飽覽慕尼黑市容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新市政廳的鐘塔(週一至週五/一般€2/學生€1.5),另一個是老彼得教堂(Peterkirche/一般€1.5/學生€1)。前者搭電梯直接通到頂,後者爬樓梯爬到腿抽筋,但為了一賭聖母大教堂和新市政廳的全景,我還是決定在迴旋的木梯間把牙根咬緊。天空清朗時,在塔樓南側還可以遠眺阿爾卑斯山,起伏的山巒一線排開,雖然只是淺淺輪廓,但也令我深深著迷。

Residenz的建築涵蓋了大半部西洋美學史,自十四世紀起,融合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和古典主義。不過「舊時王謝庭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封建時代結束後,它成為擁抱群眾的博物館。王宮的部分差強人意,不過藏寶室的收藏相當希奇(Schatzkammer一般€6/學生€5/導覽免費),裡頭展現了巴伐利亞工匠的精湛手藝,不論是黃金、白銀、玉石、木頭,或玻璃,每件作品雕琢得既精緻又細靡,常叫人觀賞時忍不住倒抽一口氣。Hofgarten位於王宮後方,修剪整齊的七里香,噴泉涼亭的造景,讓整座公園瀰漫著皇室的典雅和清麗。

 

和Hofgarten比起來,英國花園(Englicher Garten)顯得自然樸實許多。它佔地3.7平方公里,全世界排名第三。北邊有一個大湖泊(Kleihesseloher See),南邊是一大片草地,夏天時德國人喜歡在這裡享受裸體日光浴(FKK,Frei Körper Kultur),我沒瞧見有人光溜溜,倒是看到好幾件比基尼。公園正央有一座塔,明明有幾分日本風,偏偏取名為中國塔(Chinesischer Turm),由此可窺老外對東方的認知有多貧乏。我沿著小溪流在公園裡信步漫溯,任憑樹葉篩下的日光網住我的臉,走累了就躺到草地上,只要一杯飲料,一塊Brezel,和一本筆記,輕鬆就能揮霍一個慵懶的假期。



慕尼黑的公園實在多得數不清,誰叫德國人平常放假就愛在公園裡騎騎單車,曬曬日光浴,也難怪慕尼黑能始終居於理想城市排行榜上第一名。再來談談一座公園,奧林匹克運動公園在城市西北郊,為了洗刷納粹大本營的陰影,慕尼黑好不容易爭取到1972年的夏季奧運,偏偏發生了恐怖攻擊,還讓史帝芬史匹柏拍成電影。懂建築的人說它是摩登,是藝術;在我眼中它卻像甲蟲,像怪物。我不想花兩歐看一座操場,於是掉頭走向另一棟古怪的建築。

寶馬人很自豪他們的四汽缸總部,我倒覺得它彷彿將八個汽油桶捆在一起,隨時會驚天爆地。BMW博物館的整修工程持續到2007年,寶馬公司在旁邊搭起臨時博物館(一般€2/學生€1.5),外形像一個簡陋的蒙古包,裡頭幾坪大的空間能擺多少輛車?還是過幾年再來參觀才不會花冤枉錢!

雖然我對奧林匹克公園有些批評,但是慕尼黑還是我第二喜愛的德國城市,這裡有親切的居民,綠油油的草地,旖旎的風景,和宗教的氣息。它雖然是德國第三大城,卻依然保存著巴伐利亞的純樸風情,也難怪人們喜歡說慕尼黑是「百萬人的村莊」,我也找不到更貼切的修辭了!

進入Munich的相簿…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

從柏林到波茨坦只要30分鐘火車程,買張ABC日票(€6)就能在柏林和波茨坦市內暢行無阻。我來波茨坦兩次,頭一回冰凍三尺,把我的興致也涷僵了,這一度再訪便是為了尋覓我在冰天雪地下所遺失的一些彩色片段。

 

第一個片段是菲烈德里希大帝的新皇宮(Neues Palais),它建於1769年,是老菲里希最豪華的一座宮殿。我買了Grand Tour的票(一般€5/學生€4),為了怕刮傷珍貴的大理石地板,查票員要求每個人套上巨大的室內拖鞋才能入場,我就像穿著溜冰鞋似地一路滑進新皇宮。第一個房間平淡無奇,但一踏進第二個房間,我立刻震懾於眼前的奇景,一個比籃球場還大的宴會聽,地板全由大理石舖成、柱子裝飾著珊瑚和水晶、牆壁由千萬片貝殼拼起,還有海草造型的黃金燭臺、海馬和海蜥蜴的石雕像,整個大廳充滿了洛可可的活潑,洋溢著海底世界的風情。

 

從新皇宮穿越大半個Sanssouci公園尋找我遺落的第二個片段—位於無憂宮(Schloss Sanssouci)旁的老菲里希之墓。這個墓地的特別之處在於墓碑上除了鮮花,總會擺著幾顆馬鈴薯。爲什麼呢?在十八世紀之前,德國人的主食只有麵包,一直到老菲里希為了解決莊稼欠收的問題而引進南美洲的馬鈴薯,並頒布了「馬鈴薯法令」,此後馬鈴薯的地位扶搖直上,成為德國人每天卡路里的最大來源,因此人們總會在老國王的墓地上擺上幾顆馬鈴薯來紀念他。一位德國友人曾告訴我,德國人從前並不高大,後來因為改吃馬鈴薯才「轉大人」,也和朋友討論過歐洲女生翹屁股是不是也因為馬鈴薯?或許,台灣人也該考慮多吃幾顆,看看後代的基因會不會有些突變?(關於更多老菲里希的介紹請閱讀Berlin:大方的巨人)

 

第三個片段是采齊琳宮(Schloss Cecilienhof/在Nauener Tor北側搭乘692號公車前往),這是德國末代皇帝威廉和其夫人采齊琳的故居,也是決定戰後德國命運的關鍵地點。1945年,波茨坦會議在此召開,主要目的是討論如何將德意志大卸八塊,讓它永世不得翻身。之所以選擇采齊琳宮有兩個原因,一來柏林殘破不堪,尋不到合適場地;二來史達林擔心暗殺,想找一個隱密地點。我對國王起居室興趣缺缺,因此只買了Historical location的票(一般€4/學生€3)。由於史達林的疑心病太重,堅持整個會議由蘇聯運籌,除了將國王的主客廳改建成會議室,美英俄三國各有單一入口,並特地由莫斯科訂作會議桌,美國面窗而坐,蘇聯位右側,英國居左側。我低頭尋思這一場乖謬的政治遊戲,三個玩家在這張直徑三點零五公尺的會議桌上,劃下了德國新的楚河漢界,也決定了德國數千萬生靈的未來。 

Brandenburger Str.是主要購物街,西起小布蘭登堡大門,東至聖彼得和聖保羅教堂,街道兩旁排滿了餐廳、商店,還有賣香腸的小吃攤,聖誕節前來這裡,整條街都是聖誕市集,在路邊喝一杯熱呼呼的Grün Wein,更能體會到德國人的過節氣氛。

整個波茨坦其實就像一個皇家大公園,這裡離柏林只有咫尺之遙,氛圍卻雲泥兩判:柏林有大方的氣度,多元的豐富,波茨坦則有細緻的品味,單純的悠美。走過十幾個德國小鎮,波茨坦的風景始終令我難以忘懷。

進入Potsdam的相簿...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Rio的森巴熱舞,也沒有Venice的繽紛面具,科隆的嘉年華會揭露了罕見的德式幽默,德國人全身三百六十億條嚴肅神經,只有在這一天能完全放鬆。這是德國最大的嘉年華會,每年有上萬的人潮擁進科隆的老城心,如蝗蟲過境一般掃街遊行,邊走邊抖落滿地的碎啤酒瓶。 


(感謝Youn Ju提供此照片)

為什麼會有嘉年華呢?因為傳統的天主教徒在復活節的前四十天進入齋戒期
(天主教會稱之為四旬期),這四十天也象徵著摩西在西乃山上求得「十戒」,以及耶穌在曠野中禁食四十天接受魔鬼試探,因此在齋戒期間,信徒們必須克制大朵香肉,大飲美酒的慾望,專心虔誠地準備耶穌的「最後晚餐」和復活的奧跡,所以應該不難理解為什麼嘉年華會如此的解放和歡縱了!科隆人把這場嘉年華會稱為「第五個季節」,因為人們會依循不同節氣而更改穿著,在這短短六天嘉年華會中,人們的穿著顯然和其他四個季節雲泥兩判。 

 

(感謝Youn Ju提供此照片)

在嘉年華,你可以打扮成患有禽流感的野雞卻仍然被人們熱情擁抱,女士們可以盡情剪斷男士的領帶,只要願意用一個香吻回報;平常死氣沉沉的車廂頓時充滿了驚聲尖笑,甚至連一板一眼的行政人員也加入人群一齊歡欣舞蹈。這就是嘉年華的魅力,在這個時候人們可以大肆放縱,只要興致夠高,你可以隨意摔破手上的空啤酒。這就是嘉年華的魔力,在這個時候人們可以顛覆形象,只要想像力夠多,你可以從比火星更遠的地方降臨地球。


(感謝Youn Ju提供此照片)

每年的嘉年華週總是在星期四開始
隔週的星期二晚上結束。在Weiberfastnacht(星期四)那天早上十點左右,花枝招展的人群早就擠滿了AltstadtHeumarkt的廣場,連鴿子都覓不著立足的地方。我並沒有什麼奇裝異服,於是在臉上大作文章,好歹比空白的一張臉強。音樂在廣場上飛揚,如果精力夠旺,你可以盡情飆舞,越夜越瘋狂。Rosenmontag(Rose Monday星期一)是嘉年華的高潮,十一點十一分時花車隊伍從Chlodwigplatz啟程,繞著科隆城心招搖6.5公里,德國人喜歡開政治人物的玩笑,好比穿著Mrs. Icredible衣服的梅克爾夫人(德國現任總理),或是打扮成恐怖份子的布希。別期待能拍到好照片,多祈禱自己別被擠成沙丁魚。這兩天是嘉年華會最有看頭的日子,至於其他日子,你只能在入夜的酒吧裡感受到嘉年華的熱情。 


(感謝Sunny提供此照片)

進入Cologne的相簿...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Stuttgart是Baden Württenberg(巴登符騰邦)的首府,它名字的來源是Stutengarten,意為畜養馬匹的地方,也難怪它的旗幟上有一匹鮮明的黑馬。它的名字讓我產生有趣的聯想,馬是古早的代步工具,今天斯圖加特是賓士和保時捷的故鄉,是巧合還是安排,留給好奇的人自己找答案。除了重工業醒目之外,它的民生工業如家電(Bosch總部)、紡織、造紙,和高科技工業、光電產業及精密機械業等樣樣發達。總之,翻開德國的工業發展史,斯圖加特絕對可以洋洋灑灑寫上幾個大篇章。

這樣一個不折不扣的工業大城可能會令你想起五股或龜山工業區,再了不起像新竹科學園區—有閃亮的金銀,就沒有豐富的文藝;有冰冷的機器,就沒有溫暖的人性。果真這麼想的話可要扶好眼鏡,這裡有數不清的劇院和演奏聽,有著名的藝術學院和音樂學院,市立歌劇院四度獲得「年度最佳歌劇院」的頭銜。根據德國《Focus》雜誌的調查,這裡是全德國人最想居住的大城市。



我到斯圖加特時天空已經是一片烏黑,雖然預定了床位,但由於誤以為Richard Wagnerstr.和Wagnerstr.是同一條街,因此尋覓了百轉千回就是找不到我訂的Jugendgästenhaus(第一晚€23.5,之後每晚€21)。後來跑到一家香港餐廳問路,老闆熱心地請小姐幫我打電話向旅館確認位置,途中我又陸續詢問了一個在地鐵角落抽煙的男子,一個微醺的醉漢,以及一個像桑德斯上校的老爺爺,他們都非常熱心地指點我迷津,花了一個半小時,我總算在半山腰找到今夜的落腳處。



就算你在斯圖加特只有一天,你也不能錯過Mercedes-Benz-Museum。從火車站搭乘S1往Ploschingen的方向,在Gottlieb-Daimler-Stadion下車,之後沿著指標約走十分鐘抵達接駁公車站,每隔一刻鐘就有專車接送人們到博物館(公車和入場皆免費)。在博物館裡,你不只可以見識到人類最早的汽車及整個汽車工業發展的縮影,還可以知道Mercedes為何以一個匈牙利女子命名、Mercedes和Benz兩家原本水火不容的企業為什麼在1926年合併,還有無數輛古董汽車和賽車,以及跑了四百六十萬公里的計程車。博物館有中文導覽,唯一的缺點是動線有點混亂,最好先看看平面圖確認一下參觀順序,這樣會逛得更有樂趣。



Schlossplatz也有令人心曠神怡的風景,天氣清朗的話還可以看到全世界第一座混凝土電視塔。廣場上的紀念碑是1841年為紀念符騰堡國王威廉一世(König Wilhelms I.)在位25週年而高高豎起,當他就位時威騰堡因為莊稼欠收而爆發通貨膨脹的危機,後來他靠著妥善的農業政策慢慢振興符騰堡的經濟,並自比為「農夫國王」。斯圖加特也是哲學家黑格爾的故鄉,他主張個人在意識上有很高的自由性和獨立性,這種思想對後來馬克斯和恩格斯的學說有很大的啟發。他還有一句名言:「凡是合理的都存在,凡是存在的都合理。」我想不管歪理或道理,都同樣有個「理」,就看符合哪一個了。

有時間的話國家藝廊(Staatsgalerie,一般票€4.5,學生票€3)也值得參觀,這棟建築物透過鮮明對比的色彩來傳達他的現代感,其中收藏了許多大師級的作品。此外,我還堆了一個小雪人,用手套當圍巾,用瓶蓋當嘴巴,模樣像一個神氣的交通警察,也像一個無辜的充氣娃娃。



進入Stuttgart的相簿...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來紐倫堡之前,吸引我的只有玩具博物館和紐倫堡大審的軍事法院;來紐倫堡之後,我發現這個城市除了香腸和薑餅以外,有太多美妙可愛的地方勾引著我再度流連。

 

一下火車我就對紐倫堡車站的規模印象深刻,它有22個月台,足足比科隆多了一倍。它是跨國鐵路的中樞點,每天都有列車通往巴黎、布魯塞爾、維也納、布拉格、倫敦和米蘭;它也是德國鐵路史的首篇,1835年從紐倫堡到菲爾特展開了德國綿密鐵路網的第一段路線。

 

正午十二點記得到主廣場的聖母院(Frauenkirche)看藝術鐘的表演,這座設計精巧的藝術鐘於1509年完成,人偶表演的故事是一個歷史事件,也是一個稀奇的政治制度:1356年,當時的皇帝查理四世(Karl IV)為了讓子孫能世襲皇位,頒佈了黃金詔書,創立了由七個封建時代的大諸侯推選皇帝的制度,這七選侯分別為美茵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爾大主教、薩克森公爵、布蘭登堡侯爵、普法爾茨伯爵,以及波希米亞國王。每天正午時分,鐘上的喇叭手、鼓手和樂師就會依序演奏,接著七個選帝侯陸續出場,一旦繞到國王面前時就會各自轉身面向國王,繞行三圈後,藝術鐘上方的使女會敲響小鐘,為整個表演譜下休止符。

如果說紐倫堡是玩具之城一點也不為過,全世界最大的玩具展每年二月在這裡舉辦。買一張玩具博物館的票(Spielzeugmuseum,一般票€5,學生票€2.5),就能在當天免費參觀杜勒之家和市立博物館Fembohaus。館內收藏各個不同時代的玩具,火車和家家酒是小男孩和小女孩玩具箱裡永不褪流行的主題。三樓有一間遊戲室,家長們可以陪小孩字在裡頭玩耍或閱讀,有同伴的話也可以在那兒較量一下手足球的功夫。

 

既然手上有免費的入場券,當然不能白白浪費。站在杜勒之家前時,我腦海一時還找不到關於他的蛛絲馬跡。杜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不只是一位畫家、建築師,也是一位哲學家、雄辯者,在當時的藝術界、思想界、和政治界都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Fembohaus相當值得參觀,四樓透過模型、照片和英文導覽介紹了紐倫堡發展的歷程,最佳座位在面對大牆壁的右下角。另外,拿著玩具博物館的票再多付一歐就能欣賞五十分鐘的NORICAMA影片(每整點播放),片中透過歷史人物的角色扮演及活潑生動的對白揭露了紐倫堡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見賢思齊,我希望有天也能看到一段影片,不打呆板的官腔,以城市為第一人稱介紹台北市歷史的來龍去脈,肯定相當精采。

 

由於我最愛的影片是辛德勒的名單,因此對二戰這個主題總是興趣盎然。紐倫堡軍事法庭(Fürtherstr. 110,一般票€2.5,學生票€1.25)和老城有一小段距離,搭乘地鐵一號線在Bärenschanze站下車。二次大戰後,由於該法庭空間寬敞、損害不大,且屬美國管轄,因此被選為戰犯的審判地。蘇聯老大哥當然不爽,要求二審之後改在柏林舉行,但是後來由於冷戰的緣故而事與願違。想進去參觀的話得挑準時間,它只在星期六ˋ日下午一點到四點間整點開放,並由專人負責講解(德語為主)。

 

談到老饕最愛的話題,紐倫堡香腸名叫Rostbratwurst,在老市政廳對面有一家創始老店(Werner Behringer),店裡經常塞滿了客人,外帶一個麵包夾三根香腸只要1.8歐元。至於薑餅(Lebkuchen),火車站前和主廣場上都有史密特(Schmitt)的薑餅舖,別貪心地買太多,我很少聽到東方人會愛上薑餅的味道。

進入Nürnberg的相簿...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羅騰堡的全名是Rothenburg ob der Tauber,它位於古堡大道和浪漫大道的交匯點,每年湧入250萬的觀光客,尤其對日本人和美國人來說,羅騰堡更是他們德國行程中絕不容錯過的重點。我從科隆到羅騰堡的路有點蜿蜒,共轉了三趟車,耗了約莫四個時辰,這樣的千里迢迢是為了尋找老城牆的浪漫,還是為了體會中世紀的古典,我把答案留給各位親自發現。



如果想了解這座山丘古堡,不能不先談談三十年戰爭(1618~1648)。這場戰爭名義上雖然是為信仰正名,事實上是一場歐洲諸國為了爭奪權力而導致的大混戰。當時因馬丁路德掀起的宗教改革把整個歐洲搞得翻天覆地,剛開始以丹麥、瑞典和荷蘭所組成的新教聯盟挑戰由霍布斯王朝(今捷克)、奧國和西班牙組成的舊天主教陣線,前者受到英法俄的支持,後者則有羅馬教廷撐腰。眼尖的人可能會納悶:法國不是天主教國家,怎麼和新教徒攜手合作?這擺明了法國表面上提倡信仰自由,骨子裡卻野心勃勃。天主教盟軍陸續打敗丹麥和瑞典,最後法國眼看就要功虧一潰,不得不親自走上前線,先大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讓這個意氣風發的國家從此一蹶不振,再和瑞典軍隊合力擊潰天主教盟軍,迫使盟軍簽署和約。戰後法國獲得亞爾薩斯和洛林兩省(一直到普法戰爭後一度被德國收回),從此成為歐洲第一等強權,而由於德意志為主戰場,在這三十間不斷被戰火蹂躪,因此戰後分崩離析,直到普魯士統一了整個德意志,德國才再度在歐洲舞台上揚眉吐氣。(關於宗教改革請閱讀Vatican:請問,耶穌在家嗎?)

這段歷史跟羅騰堡有什麼關係呢?自從1544年開始,羅騰堡便皈依了路德教派,在三十年戰爭期間,當時的市議員們拒絕天主教盟軍統帥提利伯爵(Tilly)的招降,勇氣雖然可佳,但小小螳螂怎能當車,不到半天功夫便遭大軍鎮壓。即使後來議員們為這位征服者端上了一個大酒杯(裝了3.25升的酒),提利將軍還是判了所有市議員死刑,除非─他瞥了一眼酒杯,說:「誰能一口氣乾了這杯,我就免除所有人的死罪。」老市長Nusch自告奮勇,一口飲盡,之後睡了三天三夜,提利伯爵遵守諾言,讓所有市議員們安然而歸。這段佳話每天會在市政廳(Rathaus)旁的Ratstrinkstube(現為旅客中心)牆上的大鐘上演(11~15點及20~22點整點),每年十二月也會有話劇演出。



除此之外,Kriminalmuseum(一般票€4,學生票€2.3)收藏了自中古世紀以來一千多年的刑具,裡頭有針椅、絞具、鳥籠和羞恥面具,還有女性的貞操帶。有趣的是,貞操帶不盡然是壞東西,當女性必須單身出遠門時,她也會帶上貞操帶以避免危機。



來羅騰堡也不能不拜訪Käthe Wohlfahrt的總部,這裡的店面遠比海德堡呂德斯漢的分店還大好幾倍。它創立了一個聖誕飾品博物館(Weihnachtsmuseum,一般票€4,學生票€2.5),其實我覺得它的店舖本身就像一個博物館,精巧的玩意令人大開眼界。

羅騰堡還有一個名產Schneeball(雪花球),有灑糖粉或裹巧克力漿的,我在Plönlein最靠近塔的糕點店裡買了一顆(€1.5,這是我看到最貴的價格),味道嚐起來像沙琪瑪和麻花捲的混合,卻又沒有前者的黏牙,後者的堅硬,值得嚐一嚐鮮。



進入Rothenburg的相簿...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明斯特人愛慢跑,因為這裡有一條美麗的跑道Promenade,把整座城市圈成一個大公園,同時也是德國著名的大學城。學子們或手抱著書本倉促趕路,或踩著腳踏車悠然漫溯,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對青春的自信,卻又飄浮著一綹對生涯的迷惘。他們還有時間,可以在精裝版的教科書和生鏽的車輪間摸索未來,而我的時間在他們的眼神間彷彿穿越了時光隧道,回到了十年前的康橋。原來,在日爾曼的嚴肅與盎格魯薩克遜的幽默之間,古典也可以有相同的味道。



走在往Domplatz的街上,我被耳邊傳來的樂音深深吸引。在一家鞋店的騎樓下,有三個街頭藝人正在演奏著威瓦第的春天旋律。居中的女孩拉著小提琴,側臉有著黛妃的氣質,時而輕鬆地瞄著樂譜,時而優雅地對聽眾微笑。站在她右手邊的老頭有著典型的啤酒桶身材,同樣擎著小提琴,默契地與她一起抑揚頓挫。左手邊的發福婦人旁若無人地端詳著樂譜,濃濃的眼線下是一張單調木訥的表情。他們的琴音穿越整個「四季」,又從威瓦第流轉到貝多芬,整條Pferdegasse就像一張充滿音符的大磁場,吸引著散步的人、聊天的人、沉思的人停下腳步,默嘆音樂這個既偉大又美妙的發明。我左看右看都覺得這三個人像是一家人,音樂世家或是街頭藝人?這個雙重身分更增添人們無限的浪漫遐想。


 
我在歐洲看過不少街頭藝人,約可分為四大類。第一為奇裝異服類,他們或裝扮為石雕,或為名角,只要會化妝和立正,站得越久賺得越多。印象最深的是科隆大教堂廣場上的蜘蛛人,我可以用另一篇網誌來寫關於他的趣聞。第二為特技雜耍類,有點像馬戲團的表演。我曾在阿姆斯特丹的水壩廣場上看了一場蠻精采的演出,但是表演者在過程中一直提醒觀眾給錢讓我有點反胃。第三為搞笑逗趣類,這類藝人擅長自導自演,出槌時自圓其說,冷場時自言自語,沒有觀眾時就自得其樂。我看過一個很無聊的表演,演出者實在乏善可陳,但觀眾還不少,可見大家都活得太無聊了!我甚至看過有人表演「捧腹大笑」,還好他很識趣,面前擺的不是大盒子,而是一個小紙杯。第四為音樂舞蹈類,他們或許捧著吉他自彈自唱,或許表演少數民族的舞蹈。無庸置疑,明斯特這家人是我看過這類中最傑出的街頭藝人。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使搭乘較慢的RB火車,從卡塞爾到哥廷根也只需要一個鐘頭(€11.5)。沿途會經過許多風光明媚,綠草如茵的小鎮,如Hedemünden,Gertenbach,Wityenhausen等。威悉河(Weser)的支流循著碧綠的山坡貫穿這些小鎮,遠遠望去簡直就是《我的家》這首童謠所吟唱的風景。



我到哥廷根主要是拜訪我的朋友Vicky,她和德國老公一起住在這座典雅的童話小鎮裡。就在她們結婚的市政廳(Rathaus)前,矗立著鵝女孩的雕像—全世界接吻次數最多的女孩。當然,她有公主般的矜持,可不是任何市井街民或湊熱鬧的觀光客想親就能親的,只有苦讀竟功的博士畢業生才有權利一吻鵝女孩的芳澤。

哥廷根是德國有名的大學城,以數學、物理和醫學最為著名。除了數學王子高斯之外,這裡還蘊育出了超過四十位諾貝爾獎得主,細看街上的門牌,常常會寫著某某曾在這裡居住,不過那些人我幾乎都不認得。此外,這裡是全德國診所密度最高的城鎮,有些懶得找工作的醫學院學生學成之後就直接定居在哥廷根,我朋友笑說這裡的老人很長壽,因為每隔幾步路就有一間診所。

哥廷根市立博物館(Städtisches Museum Göttingen,一般票€1.5,學生票€1)雖然是一棟三層樓的小建築,但裡頭可大有看頭。G樓有個玩具展,一個和藹的老先生耐心地為我們解釋他從14歲開始花了二十二年設計並製作的火車模式原理,後來他成為一個牧師,走遍世界許多角落。我和他合照了一張像,雖然模糊,卻值得紀念。博物館一樓細心地保存了與哥廷根相關的文物,從中古時期到二次戰後,可別用幾個步伐就匆匆走過一個世紀,樂趣藏在頓足和凝視之間。其中有個玻璃櫃擺著戰後360萬德國馬克只能買到一個麵包,我聯想到巴格達如今成為全球最不適合居住的城市,不禁懷疑人們從戰爭中到底學到了什麼歷史教訓?



St. Jacobi教堂內部的柱子利用幾何圖形塑造人們的視覺偏差,使得每根筆直的柱子看起來都彷彿傾斜一般,有人將它稱之為「柱子的魔幻舞蹈」。此外,在市政廳附近有一家歷史悠久的蛋糕店Cron&Lanz,那裡的蛋糕不甜不膩,口感相當細緻,是我來歐洲後所吃到最美味的蛋糕了。大吉嶺和伯爵茶也都使用相當好的茶葉,香醇迷人,找個當地的老太太問路,她肯定是那裡的常客。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從地圖上看科隆和卡塞爾之間的距離並不算遠,但坐火車卻需要三個半鐘頭(€42)。卡塞爾有兩個火車站,火車通常停在西邊的Wilhemschöne車站。在旅客服務中心可以索取免費的地圖,我向小姐問了到Bergpark的交通,邁開了卡塞爾之旅的第一步。

 

在火車站正門口搭Tram 1往Wilhemschöne(Park)的方向,站牌旁有自動售票機,卡塞爾的單程票有兩種,一種是Kurzstecken(€1.4),只能搭四個站,而且不能轉公車或換路線,一般票(€2.2)則沒有限制。到Wilhemschöne(Park)雖然有五個站,但是我還是買了較便宜的短程票,總不至於倒楣到最後一站被查票吧?

 

在終點站下車,沿著指標走5分鐘就可以看到Schloss Wilhemschöne。這座十九世紀的巴洛克城堡裡如今是一座博物館,收藏了17幅林布蘭的畫作,為了紀念明年林布蘭誕生滿四百週年,它又外借了17幅大師作品,辦了個林布蘭特展(一般票€5,學生票€4,當天可另外參觀其他三座在市區的博物館)。林布蘭是寫實主義的巨匠,1606年誕生於荷蘭Leiden。聽說明年所有林布蘭的作品都會集中到Leiden,有興趣的人不妨趁鬱金香花開的時候走一趟荷蘭,親睹大師畫筆下的彩顏。



我到城堡時正是「微冷,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天氣。從城堡後門遠眺Herkules,上山的路一片白雪茫茫,走在雪坡上,我的平底布鞋儼然成了雙溜冰鞋。誰怕!我學著蘇東坡的瀟灑,找不到竹杖,便揀了支樹枝,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踩上去。在幾度瀕臨滑跤邊緣,我終於靠著腳下的紐巴倫征服了海克力士,同時也摸索出步鞋行雪坡的要訣,如果你也碰到這種遭遇,那對你一定大有助益。首先,找不是白色的地方踩,或許泥土、或許石塊、草地;要不然,就像肝細胞或男人一樣,硬化之後總是比較危險,踩在軟綿綿的雪花上絕對比踩在結凍的冰塊上安全;再不然,找車輪的痕跡或前人的腳印,增加一點摩擦力;如果糟糕到前三者的條件都沒有的話,就像我在爬完全結冰的樓梯時,你最好把重心上提,腳步放輕,同時祈禱自己的幸運之神降臨。

 

德國許多城市都有自產的啤酒,卡塞爾的啤酒叫Kasseler,在超市就可以買到(€0.65),喝起來不苦不甜,不油不澀,這種特質或許反應出了卡塞爾人溫和的個性。酒廠Martini就在我住的YH(€21.2,四人房宿舍)附近,住宿品質除了室友的打鼾聲這個不可控制因素外,其他也沒什麼好挑剔的了。

卡塞爾位於童話大道的中點,這裡有格林兄弟博物館,收藏各國的譯本和一些文件。然而說實話,它實在是個無聊的城市,如果你想來的話,建議前一天晚上就先到卡塞爾,隔天早上花半天在城堡山,下午到市區參觀博物館和閒逛,傍晚就可以搭車往下一站出發。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抓住十一月的尾巴,趕在大風雪之前來到柏林。一踏出機場才懂得感激暖氣的發明,四周的冷空氣像瘋狗一樣向我撲來,我忍不住把臉捲在圍巾裡,當起了縮頭烏龜。如果說整個德國在冬天是個大冰箱的話,那麼西邊的科隆應該位於蔬果箱,南邊的慕尼黑位於冷凍庫,而柏林介於兩者之間,算是乳製品冷藏區吧!

柏林有三座機場,各自扮演著不同角色。最大的Tegel負責調度國際航線,最小的Tempelhof執掌歐洲城市的通聯。Shönefeld機場差不多和松山機場一般大小,Germanwings和EasyJet的飛機通常都在此落地。也許是冷空氣凍得我腦筋遲鈍,我居然忘了帶旅館電話和住址,就連名稱也記不清,還好機場內有投幣式網際網路(一歐約可使用十分鐘),今夜我總算不需要委屈地像個賣火柴的少女。

 

隔天出門,天空飄下了細雪,這時候總算能領會「白雪紛紛何所似」的意境。我迎著風雪來到布蘭登堡大門,半個世紀之前,96哩的圍牆沿著這道門的兩翼展開,劃清了東西柏林的界線。現在,它是德國統一後的最高精神象徵。這座雄偉的仿希臘神殿建築是菲烈德里希大帝(Friedrich der Große)於1788年為了標記和平和勝利所建,在他統帥的三次Silesia戰爭下,普魯士就像大門上的勝利女神驅趕著四匹快馬般,迅速擴張版圖至東邊的今日波蘭領土,成為十八世紀的歐洲強權。然而這位雄才大略的君王卻不偏好他在戰馬上的英姿,而樂於拄著柺杖在花園裡悠閒散步。他稱自己為「國家的僕人」,平日喜歡做手工和農藝,宛如一個工匠或農夫。這樣平易近人的君主,自然深受人民愛戴,人們喜歡親切地稱呼他為「老Flitz」。在他統治期間還曾經頒佈一條「馬鈴薯法令」,規定人民以馬鈴薯為主食,因此在他的墓地(Potsdam的Sanssouci Schloss旁)上總是會擺上幾顆馬鈴薯來紀念他。

 

穿過布蘭登堡大門後右轉,德國人民最高的發言堂Reichstag近在咫尺。它建於十九世紀末,1933年2月27日希特勒擔任總理後幹的第一件好事就是一把火燒了這棟建築,他利用這把火煽起了德國人民的危機感,藉以鞏固納粹黨的權力,因此現在牆壁上還殘留許多黑斑,見證他的黑色陰謀。遠遠望去,Reichstag彷彿長了一顆腦瘤,這個玻璃大覆盆吸納了太陽的能量,轉為電力供應整個建築,不過德國陽光少得可憐,我猜它一定還有利用其他方式偷偷發電。入內參觀雖然免費,不過得做好大排長龍的心理準備。由於是國家重地,因此嚴格把關,除了必須像機場一樣安檢之外,每次只開放二、三十人批次進入,我足足在冰天雪地裡等了一個小時才進得了大門。不過它從早上八點開放到晚上十點,不妨考慮夜間前往,避開白天的人潮。

從Reichstag沿著Ebertstraße南行約五百公尺,來到了波茨坦廣場(Potsdamplatz)。這個廣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幾乎全毀,後來的東德政府也不搭理它,一直到兩德合併後,戴姆勒集團率先砸下重金,後來新力也豎起了令人驚歎的建築,還有儼如玻璃高塔的德鐵總部(Deutsch Bahn),波茨坦廣場才蛻變為一個摩登的商業中樞。舉世聞名的柏林愛樂(Berliner Pilharmonisches Orchester,訂票網站)就在廣場附近。這棟建築物長得怪里怪氣(這已經是較客觀一點的形容詞了),但據說裡頭的音響效果奇佳。可惜它的票通常在好幾個月前就銷售一空,我生平第一場現場交響樂團演奏會於是獻給了位於憲兵廣場(Gendarmenmarkt)旁的Konzerthaus

 

回到Unter den Linden,右手邊的俄羅斯大使館大得令人驚奇,繼續往前走便抵達著名的博物館島(Museumsinseln)。可能有人會納悶,既然是個「島」,那總該搭個渡輪或小艇才到的了吧?事實上博物館島只是史普利河(Spree)和其運河所圈起來的一塊靴子狀區域,若不稍加留意,你可能輕易就走出了小島。島上有許多世界著名的博物館,以及文藝復興風格的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一般票€5,學生票€3),它的圓形屋頂讓我有身在翡冷翠的錯覺,特別的是它並非羅馬天主教教堂,而是一座基督教禮拜堂。

柏林的博物館從來不小家子氣,三、四歐的門票讓人逛到兩眼發麻,兩腿發軟。雖然今年的門票稍加調漲,但是它不像義大利和荷蘭的博物館摳門到連學生都不給折扣。我建議買博物館三日卡(Drei-Tage-Karte,一般€15,學生€7.5),只要參觀兩個博物館就划算,而且柏林的博物館通常都相當集中,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拜訪了五個博物館,包括佩加蒙博物館(Pergamon)、古代博物館(Altes Museum)、埃及博物館(Ägyptisches Museum)、國家畫廊(Gemäldegelerie),和Berggruen博物館。其中國家畫廊讓我印象深刻,裡面不只有大師畫作的視覺震撼,還有許多樂器現場演奏帶來的聽覺享受。

說到瞎拼,柏林有三大購物商圈,一個是位於東邊的亞歷山大廣場(Alexanderplatz),一個是位於西邊的Ku-damm,還有一個是位於中間的Friedrichstraße。亞歷山大廣場我沒去,但是Ku-damm的KaDeWe百貨公司(即Kaufhaus des Westens的縮寫)值得逛一逛,見識一下和台灣略有差異的百貨公司文化。Friedrichstraße是名店街,想逛的話記得多帶幾張信用卡。

 

德國的食物除了豬腳之外,其他實在乏善可陳。你可能沒有像我一樣幸運能在耶誕市集吃到便宜又大碗的餐點,如果在柏林厭倦了單調的德國料理,那麼Oranienburgerstr.(在博物館島附近)上的許多異國餐廳會是你舌頭起舞的天堂。

至於交通,柏林的地鐵和公車網非常密集,而且公車站牌上會把各站站名和行駛時間標示清楚,相當方便。一日票是最佳選擇(AB區€5.6,ABC區€6),公車和地鐵皆通用,且期限到隔天凌晨三點。如果你要到Potsdam或KZ Sachsenhausen(參觀納粹集中營)才需要買ABC區的日票,不然持AB票逛整個柏林就綽綽有餘。

做為首都,柏林有著其他德國城市所沒有的開闊氣勢。它的街道大、廣場大、建築物大、博物館大,它是巴黎的八倍大,我在柏林待了五天,其實還走不完半邊。對習慣遊覽小鎮的我來說,柏林就像一個寬碩的巨城,對世界來說,它也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巨人。

閱讀Berlin:圍牆在哪裡?

進入Berlin的相簿...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以說文解字來看,Frankfurt的字義是”The ford of Franks”,亦即法蘭克人(同屬於日爾曼民族)的淺攤,不難揣測出以此為名的城市和水必定有很深的淵源。德國有兩個法蘭克福,一個在萊茵支流Main河畔,一個在波蘭邊界Oder河邊。鼎鼎大名的是前者,過去她是東法蘭克王國的首都,現在她是德國第五大城,舉世聞名的展覽和金融中心。有人說她是德國的曼哈頓或芝加哥,我想德國人應該不懂得欣賞這種恭維。

 

搭乘ICE從科隆到法蘭克福雖然只需要一個鐘頭(€53),但為了搶救貧窮,我選擇了較慢一點的IC火車(2小時20分,€35),反正窮學生什麼都沒有,只能拿時間換金錢。在德國通常沒有什麼高樓大廈,但是在法蘭克福卻有全歐洲最高的辦公大樓(Commerzbank,258.7m)。站在她旁邊Europäische Zentralbank、Deutsche Bank、Landeszentralbank 、Dresdner Bank和其他高樓一起劃出了法蘭克福的天際線,這條線可不簡單,連UNESCO都將它列為世界遺產。尷尬的是,她的高度其實還不到台北101的一半,可見美的角度不是單向量的,如何與周邊景觀相互調和才是更關鍵的學問。

除了摩登的商業氣氛,法蘭克福也是古典主義的文化重鎮,因為在這裡誕生了一位文學天才—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 1749-1832)。德國人愛歌德、敬歌德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就算說他是德國男人的民族楷模,德國女人的民族情人也不為過。到處都有歌德之家(Goethehaus),標榜著歌德曾在這裡睡過、吃過、問過路或借一下廁所,但是只有兩個地方當之無愧,一個是他在威瑪擔任宰相時的居所,另一個就是他在法蘭克福的出生地。

一進歌德的家立刻能感受到十八世紀一個富裕家庭的氛圍。在二樓客廳的牆壁上,貼著中國風味的壁紙,對那個只能從馬可波羅遊記中窺探東方的年代而言,這無疑是相當奢華的裝飾品。在歌德的書房裡,有一張可以隱藏的書桌,摺疊後看起像一個櫃子,在那張桌子上他寫下了維特的煩惱。在這裡,他也邂逅了初戀Lily,醞釀了日後《浮士德》中瑪格麗特的雛形。

由於寫了《少年維特的煩惱》,年輕的歌德聲名大噪,1776年他接受了Carl August王爵的邀約,到威瑪大公國擔任首相的職務。這個工作讓他有權有錢又有閒,因此他寫出了《浮士德》這部史詩般的文學鉅作。像他那樣集英俊、富有、才華、權勢於一身的男人,是多少女人夢寐以求的如意郎君啊!可惜歌德總是愛上不該愛的人,談著談不出結果的戀情。他和他的女傭長期維持曖昧關係,一直到女傭懷孕,他奉子成婚。這段往事很少被提及,但就算如此,於歌德的天才和魅力又有何損益?

 

如果是第一次來法蘭克福,你一定得到老城的餐廳裡點一杯蘋果酒(Apfelwein),當地人稱作Äppelwoi(€1.5,0.25l),喝起來有點像加了蘋果汁的啤酒。從老城區跨越Main河,來到著名的博物館河岸(Museumsufer)。沿著岸邊依序有Städel藝術博物館、通訊博物館、建築博物館、電影博物館、世界文化博物館(Weltkuturen)、應用藝術博物館(Angewandte Kunst,包括家具、壁毯、陶器、和書寫藝術等),其中Städel藝術博物館收藏了不少十四世紀至現代的大師作品(含錄音帶導覽,成人€6,學生€5,星期三、四晚上18-21點,€3),如果你時間有限只能萬中擇一的話,這會是你最佳的選擇。

拉拉雜雜說了這麼多,還沒有提到主題。我這次來法蘭克福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見識全世界最大的書展—法蘭克福國際書展(Frankfurter Buchmesse, Oct. 19-23, 2005)。這次同行的還有我在ITI的兩位同學SunnyPeggy。獅子座的Sunny是個急性子,表情藏不住心情,她常說自己像馬達加斯加的愛麗絲,我卻覺得她總是幸福地在夢遊仙境。雙子座的Peggy笑和不笑之間判若兩人,她超強的方向感總是被我們利用為衛星導航器,不過個性隨合的她總是甘之如飴。 

 

整個主題館全是韓國人的天下,而台灣參展的廠商寥寥可數,除了故宮、央圖和文建會每年報到之外,今年還有東立、尖端、閣林、來來、空中英語教室、大燈等。在東立的攤位前有陳正義先生的布袋戲,許多德國小朋友逗留在小戲台前新奇地看著表演。有趣的是,連佛光山也來報到,而且聽說反應相當熱烈,充分展現了出家人的入世精神。

這次書展對我敲了一記警鐘。對西方國家而言,在日本沒落和中國威脅之間,韓國似乎是較能被接受的聲音。「韓流」在這裡找到了利基點,快速地延燒到世界各個角落,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亞洲新勢力。在杜塞道夫,我看到整串LG包裝的捷運列車;在漢諾威,我看到貼滿整面大樓的Samsung廣告;在科隆,店面櫥窗上隨處可見Hyundai的宣傳,更別說大型的運動盛會,韓國廠商當然不會缺席。反之,我只在雜誌上看過宏碁的廣告,BenQ在台灣喊前進歐洲喊得很響,但是我到現在還沒有在任何零售商中看過BenQ的產品。當然我相信如果我刻意去找的話一定能找到,但是所謂的行銷不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消費者教育嗎?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特里爾是莫色耳河(Mosel)最西邊的德國城市,從這裡搭火車到盧森堡市只需要四十五分鐘(€12.2)。這座德國最古老的城市比科隆的資歷稍微深一點,西元前三十年就有羅馬軍隊開始在此地墾荒。羅馬帝國分裂後,她於西元三世紀末成為西羅馬帝國的首都,帝國毀滅後(西元395年),她在政權的移轉過程中四度被日爾曼人摧毀,直到五世紀末特里爾轉為日爾曼民族的政治中心。

 

從火車站出來後往前直走三百公尺就可以抵達黑門(Porta Nigra),穿過這座世界上僅存的最壯觀且最完整的古羅馬城門(西元180年),一切路線由此開始。為什麼叫黑門呢?幾度的戰火焚城,它確實滿臉焦容,但黑門事實上是為了紀念十一世紀時住在裡頭的一位希臘隱修士,故以Porta Nigra為名。在黑門旁買張合併入場券(一般票€6.2,學生票€3.1),可同時參觀黑門、圓形劇場(Amphitheater)、皇帝大浴池(Kaiserthermen),和古羅馬浴池(Viehmarktthermen),以學生票來說,只要參觀兩個地方就能省下10分的價差。

 

皇帝大浴池儼然一座大迷宮,在這裡玩捉迷藏肯定相當有趣。它也讓我理解到當皇帝的威風,光洗個澡就那麼大排場,難怪自古以來有那麼多謀逆篡位的故事。圓形劇場可以容納約兩萬名觀眾,站在劇場中央,我依稀感受到神鬼戰士的戰慄和凜然,猛獸和鬥士應該是從兩旁的小門裡竄出來的吧!?古羅馬浴池是一座地下遺址,透過影片中的電腦動畫可以見識一下當初羅馬人民的日常生活。

除了是一座羅馬古城之外,特里爾也是一座基督教重鎮。西元802年,查理曼大帝將特里爾主教擢昇為樞機主教,從此特里爾大教堂也有了Dom的頭銜。這座大教堂和科隆大教堂有迥然不同的風格,科隆大教堂的幽暗彰顯了彩繪玻璃的華麗,特里爾大教堂的明亮澄清了石刻雕工的精緻,相比之下,我更鍾情於這裡清朗開闊的氣勢。大教堂的鎮堂之寶是Tunica Christi (耶穌的聖袍),據說是君士坦丁大帝(306-337)的母親帶來堤爾的,由於保存不易,這件聖袍自1512年起只開放了17次朝聖,最後一次是在1996年,信徒們想再一睹聖袍的真面目可能得再等上幾十年吧!在Dom斜對面的紀念品店,我看到一本童書封面上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老鼠在教堂裡做什麼?」想知道答案的話不妨親自去翻翻看吧!

 

在德國的歷史名人中有三個卡爾,第一個當然是叱吒風雲的卡爾大帝(Carl der Große, 742-814。參考阿亨。),第二個是汽車大亨卡爾.賓斯(Carl Benz, 1844-1929),我來特里爾其實是為了拜訪第三個卡爾的故鄉。無庸置疑,卡爾.馬克思(Carl Marx, 1818-1883)是上個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哲人。在馬克思之家的大門口,我看到了罕見的中文標示,想必斷有許多中國人來這裡朝聖。他說:「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卻另外有人讚譽他為「宗教改革以來最成功的神學家。」不管怎樣都不如CDU(德國最大政黨)下的註解好:「對不起,這只是個嘗試而已。」馬克思—這個共產主義的幽靈,慢慢地從世界中消聲匿跡。

午餐時分,我在Palastgarten裡悠閒地享用三明治,正巧撞見一對新人正在拍婚紗。特里爾的婚紗照?想必有著一股圓滿的古羅馬浪漫。在台灣,拍婚紗是準新郎和準新娘兩個人的事,但是在這裡卻是個大陣仗,尾隨的親友團端著相機學著攝影師的角度依樣畫葫蘆,就像畫虎不成,也不至於畫出隻小狗。我倒是在附近的露天餐廳看到一隻雄糾糾的鬥牛犬,當它發現我像個狗仔般以鏡頭窺視它時,那害躁地躲到主人腳邊的模樣真是可愛!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10/8
08:34~09:42 Cologne->Koblenz
耶穌聖心堂(Herz-Jesuskirche)->老街(Altstadt)->聖母堂(Liebfrauenkirche)->德意志之角(Deutsches Eck)->搭渡輪到對岸->搭Sessellift上山->碉堡(Festung Ehrenbreitstein)->午餐:鳥瞰德意志之角->貝多芬母親之家(Mutter von Beethoven Hause)->Ehrenbreitstein火車站到Koblenz總站

15:51~16:19 Koblenz->St. Goar
搭渡輪到St. Goarshausen->登山(Berg Loreley)->貓堡(Burg Katz)->山頂小鎮->Loreley少女石雕

19:44~20:09 St. Goarshausen->Rüdesheim
Drosselgasse->晚餐:紅酒加音樂->青年旅館(Jugendherbergen)

10/9
07:45~08:30 Breakfast
葡萄園->Niederwalddenkma->搭纜車(Kabinebahn)下山->木偶之家(Käthe Wohlfahrt)->Drosselgasse嚐新酒->Brömserburg->K-D渡輪口

萊茵客輪K-D Line時刻表
旺季:4/30-10/3, Mainz到Cologne / Cologne到Mainz)
淡季:10/4-11/1, 3/25-4/29, Mainz到Cologne / Cologne到Mainz)

11:15~12:15 Rüdesheim->Bacharach 午餐:起司加白酒->懺悔的大兵->聖彼得教堂(St. Perterkirche)

16:26~19:09 Bacharach->Cologne(在Koblenz轉車)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

萊茵河的渡輪公司當中,最有名的當屬Köln-Düsseldorf客輪公司(K-D Line)。如果你未滿27歲,憑學生證可以打對折,如果生日當天上船,不論男女老幼一律免費。搭客輪從呂德斯漢到Bacharach需要一個鐘頭(單程€11),沿途的萊茵河岸排滿中世紀的古樸小鎮,一個接著一個的山丘古堡,讓人按快門按到手酸。



Bacharach也是一個產酒小站,其實整個Rheintal就是一個大酒窟。眼尖的人可以發現,丘陵上的葡萄園絕大部分都是白葡萄,那是因為紅葡萄需要大量日照,因此在陽光稀少的德國不適合生長。這裡的酒起司也很有名,既然來了就不能不嚐一口。



午餐在Weinstube(Oberstraße. 63)享用,我點了一碗雞湯、酒起司配馬鈴薯球,以及一杯白酒(€10.3)。有人說這裡的酒是整個萊茵河谷最好的酒,我嚐一口後果然不虛此名。主菜還沒上來時,由於餐廳已經客滿,有一對夫婦問我們是否能同桌共餐,我們欣然接受。那真是一頓難忘的午餐,我們聊得相當愉快,對我彆腳的德語大有助益。先生告訴我,萊茵河的酒是全德國就有名的酒,但不一定是最好的酒,想嚐美酒的話,到Freiberg旁邊的Kaiserstuhl絕不會讓人失望。飯後他們還邀請我們到家裡吃飯,他們住在Wuppertal,離科隆只有五十分鐘車程,我們答應改天一定登門拜訪。這種見識德國當地家庭的機會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St. Goarshausen來到Rüdesheim時已經晚上八點多了(火車25分,€4.3),小小的車站裡只剩下一盞燈還醒著。車站外黑壓壓的一片,零星的人影讓我懷疑,這就是全德國最負盛名的觀光地方?

不管怎樣,跋涉了整天的萊茵河谷,五臟廟早就高分貝抗議,先找家餐館叫肚子閉嘴再說。走出車站,右轉沿著Rheinstraße,約莫兩百公尺之後就到了Drosselgasse巷口。整條巷子寬不過兩公尺,長約一百公尺,活像一條德國臘腸。我從巷口一看眼前的景色,立刻就明白為什麼這條窄小的巷子能夠擠滿了全德國最多的觀光客。



夜裡的Drosselgasse就像一個精巧的音樂盒,互不相識的人們因著這裡的歌聲、樂聲,和笑聲而連結在一起。我們挑了一家露天餐廳,我點了洋蔥豬排(€10.7),一杯2004年份的紅酒(€4.3)。玫瑰般的純淨酒色非常誘人,聞起來有一股新鮮的活潑香氣,乍飲一口,酒便伶俐的滑入喉中,整個嘴裡的香郁還令人回味無窮。整座餐廳,我們是僅有的東方臉孔,整個呂德斯漢,我們也是稀有動物。我內心高呼萬歲,總算到了一個真正屬於德國人飲酒作樂的地方。來這裡不到三十分鐘,我便許下承諾要和呂德斯漢日後重逢。

今夜的落腳處是Jugendhenrbergen (Youth Hostel,Dorm€16.2)。我們在暗無燈光的葡萄園裡穿梭兩公里,那夜的黑就連把頭緊靠著路標也無法看清上頭的指示。我那時才真正領會到顧城的小詩:「黑夜 / 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還好幸運之神眷顧了我們,在四個分岔路口中,我們都做了正確的決定,隔天當我們走在同樣的葡萄園中,居然就迷路了。如果你要來,最好趁日落之前,不然就得祈禱你能和我們一樣幸運。



Niederwalddenkmal是呂德斯漢的著名景點,在那裡可以一覽萊茵河谷的壯麗。它是一座位於山丘上高10.5公尺的巨大石雕,可惜我們只能見到一團被霧氣包圍的大石塊,這時候就得學學阿Q的智慧,反正雕像還不就長那個樣,看不看都無所謂!有登山纜車可以直達Denkmal (Kabinebahn,來回€6,單程€2)。雖然在纜車上可以俯瞰葡萄園的風景,但我會建議選擇一趟步行,這樣才能就近呼吸葡萄園的香氣。Denkmal旁邊的紀念品店有賣西洋版的「姓名學」卡片(€2),我買了一張Anton,這個名字的意義是「沉思、智慧、風趣、且能言善道」,認識我的朋友們說說看準不準呢?

山下的纜車站旁即是德國有名的木偶之家(Käthe Wohlfahrt),創始店在羅騰堡,後來在海德堡紐倫堡呂德斯漢等地續開分店。這裡的店比海德堡店大一點,由於怕智慧財產外洩,因此只准許和店裡的大聖誕樹照相,不過我還是偷偷照了幾張木偶,那精巧細緻的手工真得令人愛不釋手。



白天的Drosselgasse清新可人,我在一家冰淇淋店前嚐了一杯當季出產的白酒(€1),甜甜的相當爽口。

Rüdesheim,萊茵河畔最可愛迷人的名字!如果沒來過呂德斯漢,你不能說你遊過萊茵河;如果沒嚐過呂德斯漢的酒,你不能說你喝過德國的酒!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科布倫茲火車站到St. Goar只需要半個鐘頭(€8.2),走出車站後再坐渡輪(單程€1.2)過河至St. Goarshausen。這對萊茵河畔的孿生兄弟因為共同守護一名女子而聞名,那名女子就是羅蕾萊(Loreley)。

 
(感謝Peggy大方提供此相片)

不知道為何緣故,我是如此憂傷;
一個古老的傳說,令我終日惆悵。
清冷的黑夜裡,萊茵河安靜流淌;
遠處的山峰,閃爍著晚霞的光芒。
那美麗少女,坐在岩上神采煥發;
戴著閃耀首飾,梳理著金黃秀髮。
她撫著黃金梳子,吟唱一首歌曲;
那歌的樂音,蘊藏著誘人的旋律。
小船裡的船夫,陷於狂想的痛楚;
他不看水底暗礁,只是翹首高處。
一個浪花打來,吞沒船夫和小船;
羅蕾萊用歌聲,造成這樣的悲歎。

這首詩於1823年出於德國浪漫詩人海涅之筆(Henrich Heine),我花了大半個夜才將它翻成中文。後來有人將它譜成歌曲,在民間廣為流傳,現在搭乘萊茵河客輪經過羅蕾萊時,就會撥放這首歌曲。雖然只是個傳說,不過我還真想親耳聽聽羅蕾萊的歌聲。



真正的羅蕾萊其實是一座高132公尺的小山,萊茵河谷氣候瞬息萬變,夜間常有濃濃大霧,而羅蕾萊河谷只有113公尺寬,因此經常有船難發生。沿著羅蕾萊山徑可以呼吸到萊茵河最清新的空氣,攻頂的路只有3公里,約莫半個鐘頭就能抵達,從頂上鳥瞰萊茵河谷相當壯麗。沿途會經過貓堡(Burg Katz),現在為私人財產,謝絕參訪。我們靠近時,大門忽然敞開,一輛賓士五五○從容地開出來,果然是有錢人家才住得起這等豪宅!



往南沿著河岸前進,可以看見羅蕾萊少女的雕像,那是一位蘇聯藝術家的作品。那少女的坐姿和神情真得很美,不枉如此誘人的美麗傳說。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搭火車從科隆到科布倫茲只需要一個鐘頭(€14.6),在十八世紀末的拿破崙風暴期間,法國軍隊打到這裡,讚嘆這座城市的美麗,因此稱她為「小巴黎」。當然和今天的巴黎相比則是天差地遠。



德意志角位於萊茵河和莫色爾河(Mosel)的交會處,由於位於重要的交通樞紐,因此科布倫茲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也難怪小小的一個科布倫茲就有八個教堂,這裡的居民遠比其他地方更渴求平安。但是躲得了人禍,卻逃不過天災,每年的歲末年初,萊茵河水經常氾濫成災,當地人稱之為Hochwasser。最嚴重的當屬於1993年聖誕節和1995年元月的兩次大水,幾乎把整個德意志角都淹沒了。守護德意志角的是Wilhelm I.,他正是結束封建諸侯時代,一統德意志王國的普魯士皇帝。



從德意志角可以眺望Ehrenbreitstein碉堡(現在為YH),建於西元十世紀初,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破壞。想到那上頭先往南邊沿著萊茵河沿岸走,岸邊有許多渡口,跨河的渡輪口在一家霜淇淋店前(單程€1.2,來回€2,每十分鐘一班)。之後沿著指標前進,約五到十分鐘腳程就可以看到Sesselbahn(來回€5.8,單程€4.2 / YH住戶來回€3.5,單程€2.5)。想像坐在一把吊在鋼索的椅子上緩緩登山,雙腳懸在半空之中,我慶幸還好鞋帶有綁緊,不然掉下去可沒得撿。在碉堡上的餐廳用餐是一場美妙的享受,整座科布倫茲和整個萊茵河口盡收眼底,還有什麼調味料比眼前居高臨下的景緻更美味呢?



「換個角度,世界就會不同」,宏碁這句廣告詞說得真好,下山的Sessellift更令人驚心動魄,我和Takayuki一邊叫著「媽媽咪啊」一邊捱過,怕高的人最好一開始就把眼睛閉起來,不然可能會暈倒在半空中。安全著地後循著原路回去,附近有貝多芬母親的誕生小屋(二~六:1200-1700/日:1200-1600,免費)。裡頭有好幾個女性的照片,我們一直猜到底哪一個是貝多芬的媽媽,你不妨也去猜猜,再向接待小姐問明白,答案會讓你開懷。

Ehrenbreitstein火車站只能搭車北上,要南下的話必須到總站轉車。不過這個小站沒有自動售票機,想搭火車到總站就必須賭賭看在短短的九分鐘車程裡會不會有車掌驗票,要不然就得步行約三十分鐘過Rheinbrücke到總站。力氣和運氣,我當然選擇後者。

對我來說,科布倫茲是一個別具意義的城市,因為她不只是我萊茵河谷之旅的第一站,也是我頭一遭和異國友人單獨旅行。Takayuki是我在科隆的同學,年方三十二歲,他來德國學習花卉技術,志向是回日本開一家花店。我瞧他每天下課後就到花店勤奮地工作,建議他放鬆一下,因此邀他參與我的萊茵河谷之行。他不會說英語,而我不會說日語,我們一路上只能用彼此都很有限的德語溝通,這種巧妙的組合更增加了旅程的趣味。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道什麼緣故,我對海德堡情有獨鍾,可能想知道海德堡有什麼魅力,讓歌德、雨果和黑格爾在這裡流連漫步;可能想知道海德堡有什麼魔力,讓文思枯竭的馬克吐溫重新振筆疾書;可能想知道為何在觀光客如漲潮的Neckar河般湧入時,海德堡依舊不減少一分動人的美麗。



它的聞名來自於大學。海德堡大學創立於西元1386年,為全德國最古老的大學。創校初始以神學、法律、哲學,和醫學為四大學院,各個學院分散於街巷之間,故名為大學城。馬克吐溫曾經讚嘆大學裡自由和開放的校風。這裡造就了不少傑出校友,光摘下諾貝爾獎桂冠的就有二十幾位。大學廣場(Universitätplatz)是舊時代學生活動的中心,現在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攤販。緊鄰廣場旁的一棟建築物裡,有大名鼎鼎的學生監獄(Studentenkarzer, 一般票€2.5,學生票€2)。買一張票可同時參觀學生監獄、大學博物館和老禮堂,算起來相當划算。

自從1712年到1914年,學生監獄一直是校方權威的象徵。當學生觸犯法規時,警察必須把違法的學生交給學生,由學校進行審判。判刑通常最多兩個禮拜,但如果侮辱公署的話則會加倍延長至四個星期。頭兩天不提供任何食物和水,之後可以請餐廳或朋友外送。坐牢期間,課還是要照上,一下課就得立刻回來報到。受罰的學生在這裡不會留白,牆壁上的塗鴉和文稿傾訴著他們的熱血日記,冰冷的鐵床反而讓人有更生動的幻想。走進學生監獄樓梯旁的側門就是大學博物館(Museum der Universität Heidelberg),裡面追溯了海德堡大學的淵源。二樓有大學最古老的禮堂(Alte Aula),從它華麗的裝飾中絲毫看不出老朽的痕跡。

從大學廣場再往前走,Marktplatz位於市政廳和教堂之間。這個廣場是以前處決犯人和焚燒女巫的地方,運用一點想像力,再加上一點電影情節,你或許可以感受到一股肅殺的涼意穿透背脊。不怕爬樓梯的話可以登上教堂的塔樓(€0.5),我並沒有登上去,因為下雨。

Hauptstraße是海德堡最主要的購物街,禮品店、服飾店、餐廳,和咖啡廳一應俱全。這裡的冰淇淋令人垂涎(一球約€0.8),不妨點一球Heidelbeere(藍莓),在Heidelberg嚐Heidelbeere,豈不愜意悠哉!靠近大學廣場的轉角處,有一家木偶專賣店Käthe Wohlfahrt,類似台灣的木偶之星,內容卻更多姿多采,活像個木偶博物館。裡頭禁止拍照,但你若懂得遮掩又有誰知道?

沿著Burgweg往上走約十五分鐘,古堡轟然矗立眼前。說起海德堡古堡的命運,直叫人掬起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它始建於十四世紀,十七世紀時兩度被法軍摧殘,重建後於1764年又遭天雷擊毀,接二連三的天災人禍,這樣的城堡任誰來睡也無法安眠,因此當時的國王卡爾打消了整修的念頭,任憑它荒廢如今。現在它是一級古蹟,建築師反而要煞費苦心地為它修補,維持它毀損殘缺的容貌。



古堡裡是藥劑博物館(Apothekenmuseum,一般票€3,學生票€1.5,票在古堡的入口處購買),展示著自中古世紀以來各種藥草及藥師的培訓過程。在十四世紀初期,每一位藥師都必須發三誓:隨時準備好應變各種緊急狀況、所用藥品不得加害於人,還有憑良心賺取合理利潤。我暗自竊笑,要是發誓有用的話,那麼台灣的健保就有救了。由於當時巨幅的藥品價差危害到人民的醫療品質,於是政府在十五世紀時針對藥品進行統一定價。此外,St. Sebestine曾在中箭後死而復生,他也因此而成為藥師們敬奉的主保。

除了古堡之外,Neckar河上的老橋是海德堡另一個精神指標。老橋門旁有一隻猴子,手裡拿著一面鏡子,將頭探進猴子裡可以看見自己的未來,另一則說法是可以看見自己的缺點。我看見的是一大群觀光客對我傻笑,你不妨探頭進去瞧瞧,看看究竟見到了什麼?



再怎麼樣倉促的行程也不能錯過哲學家之路(Philosophenweg),在那條路上你才能飽覽海德堡的美景。Hölderin有句詩描寫這段小徑:

Wanderer, kommst du zum Philosophenweg schaue hinab—
Du findest die Antwort über dem Tal.

「漫遊的人,來哲學家之路瞧瞧吧!在山谷中,你找到答案。」

每年春夏之際,海德堡遊客如雲,旅館最好提前一個禮拜訂好,不然就得像我一樣,體會踏破鐵鞋的辛勞。火車站前的旅客服務中心有提供旅館預約的服務,不過價格應該比較貴。服務中心還有賣一本一歐元的刊物,裡面雖然有不太容易看得懂的街道圖和旅館電話,但絕大部分是廣告,不建議購買。

放慢你的腳步,花兩天的光陰細細品嚐海德堡,這裡有足夠你典藏一生的回憶。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