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義大利,超過兩千歲的古城比比皆是,波隆納還算是較年輕的城市。兩千五百多年前,一群牧人和農夫看上了這塊位於波河平原南端的肥沃土地,開始耕耘起豐饒的文明。帝國時代,它曾是半島上第二大城,不幸於克勞迪(BC10~AD54)當政時招逢祝融之災,諷刺的是重建了波隆納的居然是那位燒了羅馬城的尼祿(AD37~68)。此後,波隆納在軍事和經濟上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的繁榮主要歸功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攤開地圖一看,波隆納正好位於佛羅倫斯、威尼斯米蘭這個義大利「金」三角的重心,綿密的交通網絡帶動了此地工商業的發達,也難怪它始終是義大利大城排行榜上的老面孔。



我從威尼斯搭車南行,隨著火車越來越接近波隆納,兩旁的鐵軌數也越來越多,我翻遍了腦海底的影像,也只有在紐倫堡車站才見過這等壯觀的風景。之所以選擇在往佛羅倫斯的途中拜訪這座城市,並非為了尋訪那些斑剝的歷史痕跡,也不是為了窺探歐洲最古老大學的堂奧(註1),說穿了,我是聞香下馬,打算在這個和義大利肉醬麵同名的老城,找間餐廳點一盤Ragu alla Bolognese,嚐嚐它究竟有什麼與眾不同的滋味。

談到命名,肉醬麵在義大利好比炸醬麵在中國一樣普遍,而其中又以全義公認的美食之都波隆納的調理最令人贊不絕口,因此肉醬麵自然而然地冠上了波隆納的稱號。在肉醬的食材上,最好挑選帶點油花的牛肉,並混雜五花豬肉一起烹煮,好讓豬肉豐富的油脂滋潤瘦牛肉的乾澀,提供饕客更滑順的口感。此外,台灣一般西餐館的肉醬麵條通常採用Spagetti,然而正統的肉醬麵麵條卻是寬麵(Tagliatelle),如此一來麵條方能沾滿醬料,給味蕾更充分的滿足,也不會留下「麵條空空,肉醬多多」的窘境。

我在Piazza Maggiore附近的小巷弄間找了家雅緻的餐館,點了一盤肉醬麵和一杯紅酒,享受了一頓難忘的午餐。遺憾我的文筆無法淋漓地描述那滋味,不過縱令我有一枝生花妙筆,於讀者的味蕾也毫無貢獻,何必多言?猶記得用完餐後,我撒了不少小費,並從此對台灣義式餐廳裡的肉醬麵興趣缺缺了。

另外有件事值得聊備一格,提起皮鞋,自然會想到義大利,波隆納有義大利鞋都的稱號,當地舉辦的製鞋設備展被全球皮鞋業者奉為圭臬。我在Parco della Montagnola前的假日市集裡花了25歐買了雙Made in Italy的休閒皮鞋,它的舒適度一點也不比我慣穿的NB鞋遜色,從此我踩著它走過了許多大小城市,直到在通往國王湖的山徑中,它咧嘴大笑,笑斷了下巴,我才依依不捨地將它送葬。



註1:撇開柏拉圖的雅典學院不談,1088年成立的波隆納大學是西方大學的濫觴。

進入Bologna的相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