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wl.jpg  

馬克從小就是個人權鬥士,為了捍衛自由奮不顧身,無所不用其極。

每當他睡醒時發現自己躺在嬰兒床上,他就要上演一次基度山伯爵逃離惡魔島的戲碼。

我們怕他摔個半身不遂,嬰兒床用不滿周年就送給他即將出生的高雄小表弟。

 

開車時把他放在安全座椅上他便扯開嗓子尖叫,雖然是咿咿呀呀,但我聽得出他說:「你們這些王八蛋,快放我出去!」

他經常一路哭喊到目的地,紀錄曾破一個鐘頭。

於是,每次我們開車載馬克出門就像綁架小孩,先找個小玩意兒吸引他注意,趁他玩得起勁時抱走,迅速移動到趴車處打開車門,塞進安全座椅上鎖,發動引擎閃人,接下來就屏氣凝聽千篇一律的「馬克交響曲」。

有時吵得實在受不了,我便坐到後座像恐怖份子一樣恫嚇他:「死心吧,你就算哭爹哭娘,他們也不會來救你的!」

一聽這話,他恍如坐黑牢的聽到被判無期徒刑般哀號得更加淒厲。

其它如坐娃娃車或餐廳的嬰兒椅,對他都宛如刑求似地煎熬。

我和馬媽經常被他的「越獄」行為折騰得七竅生煙,但他的文明還未進步到聽得懂人話,發脾氣徒然浪費感情。

我們只好像洞燭機先的法官,為了保護他的人身安全,無視於激進的抗議,硬把他「關」起來。

可想而知,當馬克被放進螃蟹車裡時,他是如何氣得直跺腳,如何掙扎著爬出來。

這算是他在打著「不自由,就搗蛋」的旗幟下我唯一嘉許的行為了。

 

說起螃蟹車,它可是許多保姆眼中的好幫手,只要把小嬰兒塞進像馬桶座墊的洞裡,任憑他橫衝直撞也不怕撞得滿頭包,更無須擔心他在地上亂爬猛吃細菌。

有些孩子在螃蟹車的訓練下略過爬行,直接起身行走,成為長輩口中咋舌的「巧囝仔」。

果真如此?事實上,小嬰孩要站立和行走都得靠足夠的肌力來支撐,螃蟹車不僅無法幫孩子鍛鍊肌肉,反而會延遲運動細胞的發育。

不過,為了讓保姆偶爾喘口氣,我們還是幫馬克買了他人生第一輛「車」。

男人的座騎相當於女人的臉蛋,我特地幫馬克挑選了時髦的湯瑪士火車圖案,在當時可是台拉風車,但馬克仍將它視為刑具,一察覺到被架上車的危機,立刻懸空把腿黏成一個圈,讓「犯案」的人無法得逞。

 

由於對螃蟹車的厭惡,馬克未滿六個月大就開始學爬。

起初活像隻擱淺的大海龜,四肢划呀划地,怎麼使勁也前進不了。

幾個禮拜後的某天,他又在床上划得滿頭大汗,那次居然一舉成功,不過尷尬的是搞錯了方向。

我轉念一想,倒退嚕有什麼不對?孔老夫子教過,學東西像划船,要嘛前進,要嘛後退。只要不預設目的地,往哪個方向都對。

 

在我和馬媽的鼓舞下,馬克很快就能靈敏地操控四肢,隨意趴趴走。

不難想像當一個不受拘束的小娃兒掌握了獨立行動能力,那興奮的心情恰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或阿姆斯壯登陸月球一樣。

為了讓馬克痛快活動,我們拆了他的床,也拆了自己的床,然後將整個房間鋪滿巧拼。

此外,我們移除客廳中非必要的擺設,並每天拖地。我們只希望他學壁虎遊移的功夫就好,可沒必要像蟑螂一樣吃碎屑食物。

從此,馬克愛上了爬行,而且越爬越快,越爬越靈活,假使他活在爬蟲類當道的三疊紀,我敢說他一定會成為人類社會中的「種蟲」。

 

兒童保健專家經常提到「感覺統合失調」,有這種症頭的小孩心神不寧、手腳不偕、耳目不明、膽子不大、眼淚不停。

這無關管教,而是幼兒大腦某部份功能發育不全或協調不周所造成。

治療感覺統合失調,爬行是最佳藥方,因為透過爬行可以強化幼兒的視覺、觸覺、肢體和心智的發展。

如果不想以後待在家裡陪大小孩夾綠豆,那麼最好趁他還是小娃娃時多讓他四肢著陸。

 

乍滿周歲不久,馬克最喜愛的表妹從台南來過年,兩人年紀相差一個月,表妹已經優雅地踩著小蓮花步,他還趴在地上土裡土氣地當爬行動物。

還好是表妹,換作是個六等親外的小美女,看他怎麼把妹?

我的牢騷或許古板,對新女性來說,與其找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搞不好更期待像忠犬小八的相伴。

然而,看到同齡小朋友昂首邁步,馬克對爬行的執著令我們一度擔心他行走的能力。

身為兒科醫師的大姊說:「不必急,他哪天想走路就會開始走。」

果然,當馬克爬到十六個月大時,有天他彷彿路跑前的阿甘一樣頓悟,打直了背脊,穩穩當當地站了起來,並緩緩向前挪移。

令人驚訝的是,在他後來學走路的過程中,一次也未曾跌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