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陽朔,桂林人心中難掩酸意。對他們來說,陽朔不過是個小縣城,哪及得上桂林的大方和綺麗,偏偏遊客們愛把假期耗在陽朔,只留點歸途給桂林。一個桂林的出租車師傅嗤之以鼻地說,陽朔人太屌,屌得沒半點道理。

這個道理在每個旅人走進陽朔後立見分明,看來只有桂林人老死認不清。

陽朔鎮的歷史悠遠,秦代已有人煙,隋朝定名陽朔,由於位於豐饒的丘陵地,自古即是整個區域的政治和經濟重心。人稱陽朔有四多—山多、水多、橋多、井多。古鎮群山環抱,漓江依城滂流,加上城裡湖塘星羅棋布,古樸的石橋或木橋隨意可見,而看似尋常家院裡的泥井,可能已汲取過千年的水泉。



縣城雖小,卻小得特色,單單一條幾百公尺的西街,我來回走了四天也不嫌膩。整條西街以石板砌成,兩側排滿古樸的青瓦建築,販售各種民族藝品,異國料理,以及越夜越暢銷的啤酒和威士忌。說它像曼谷考山路嗎?又多了點歷史韻味。說它像九份老街嗎?又多了點西洋風情。我們落腳的飯店就在西街口,由於地利之便,我們喜歡在午寐後信步溜達,逛一些獨特商舖,買點別出心栽的紀念品,像臉譜開罐器、牛骨西洋棋、生肖手工木筷等;或者在夜深時挨著凍出來打牙祭,學西班牙人在睡前鼓足一張肚皮。



第二天,我們租輛單騎,雇個嚮導,朝遇龍河畔的碼頭前進(註1)。遇龍河全長44公里,又名小漓江,景緻自然不在話下,尤其從遇龍橋到工農橋這段15公里的水路,更是整條河的精華。我們選擇中途的驛馬為起點,搭著竹筏順流緩緩漂下,沿途經過十來個農民為了引河水灌溉而築起的「壩子」。當竹筏越過壩子時,由於水位的高低差,會半身斜插入水,待整艘竹筏跌下較低的水面時再浮起,過程中帶點驚險和刺激,也是河漂一趣。時值冬季枯水,有些壩子衝不過,篙夫還得下水推筏。我們一邊欣賞無邊際的原野山色,一邊聆聽篙夫引吭慨歌,歌聲雖然嘔啞,卻分外應景。



中午在月亮山附近用了簡單的農家膳,隨後前往鑑山寺和大榕樹風景區。馬克在大榕樹旁看到一對妝扮成齊天大聖的小猴子,恰好西遊記是他鍾情的小說,於是巴望著能和「大聖」合影。有一隻「大聖」很淘氣,不肯乖乖拍照,拿著金箍棒猛戳馬克臉皮。回程循著桂荔公路北上,沿途峰巒連綿,活像一條劍龍的背脊,而幾乎每座奇峰怪岩都深含寓趣,如八戒曬肚、金貓出洞、駱駝過江。長約八公里的公路上風景秀麗,偶有老農牽頭水牛徐徐走過,恬淡宜人的景色美得像幅圖畫,因此享有十里畫廊的美譽。遺憾的是沿路大小車輛奔馳,震耳的喇叭和濃濁的廢氣擾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



入夜的陽朔除了西街泡吧之外,也有許多獨特的活動,如觀賞魚鷹捕魚或印象劉三姊(註2)。後者打著張藝謀的名氣和漓江的山水實景,狂吸了不少金銀。實際表演動員逾六百名演員,舞台是超過兩平方公里的河面,伴著悠揚撼人的樂音,交替著江上如夢似幻、五光十色的劇情。就算不理解故事內容也不打緊,豐富詭譎的聲光效果就足夠深存「印象」,久久迴盪不去。



陽朔公園裡有一座獨立小山,名為西郎山,登上峰頂約二十分鐘,可以鳥瞰整個陽朔古鎮和漓江掠影。離江邊不遠的縣前街上座落著一幢青瓦粉牆的房舍,那是國畫大師徐悲鴻於1935年到1938年的故居,如今展示了大師在此生活的紀錄及一生經歷的圖片。

最後談談飲食。著名的陽朔啤酒魚通常由鯉魚或劍骨魚烹煮而成,雖然西街的許多餐廳裡皆備此菜色,但我推薦麗景酒店的餐廳(註3),不只美味更具實惠,一頓菜飯的價格甚至比外頭亂削觀光客荷包的餐館還便宜。此外,「沒有飯店」的大清風格以及「原始人」風味一絕的烤雞,都值得親身體驗。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或許對不起桂林人,但即便是針對旅行的樂趣而言,這句詩也說進我的心坎底。


註1:單車每人每天5元(當地人的價格)。嚮導一天20元,可以請她別繞去土產店,再多給她點小費(10~20元)。河漂一筏120元,可乘兩人。
註2:劉三姊門票價格混亂,公定價為188元,我們最低殺到了130元(含車資)。
註3:麗景酒店位於西街口,為一家三星級旅館。住宿一晚238元,二晚218元,三晚以上 198元。含早餐。


進入陽朔的相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rmur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